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航空航天(Aero)|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
6/8
|
转到
主题:在太空建立ai超算如何
50楼
|
ForSolitude
|
2025-01-09 11:41:14
|
只看此ID
不如去南极北极,散热极大简化,还可以热能回收。
发电的话,核电站。
【 在 hbwc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ai太费电了,而太空发射成本又在大降,以后将ai超算发射到太空,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可行吧
--
FROM 115.194.22.*
51楼
|
LYMing1986
|
2025-01-09 13:57:37
|
只看此ID
那就不用平面,而用褶皱的散热片
增大辐射面积
【 在 sssss 的大作中提到: 】
: 600多瓦也就够一张gpu卡散热用
:
: #发自zSMTH@XT2201-2
--
FROM 115.171.216.*
52楼
|
iilxyz
|
2025-01-09 14:09:45
|
只看此ID
为啥不在新疆用光伏发电?
【 在 hbwc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ai太费电了,而太空发射成本又在大降,以后将ai超算发射到太空,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可行吧
--
FROM 202.38.75.*
53楼
|
RouNing
|
2025-01-09 15:06:09
|
只看此ID
潮汐发电就够用了吧
【 在 hbwc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在太空建立ai超算如何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7 14:39:54 2025), 站内
:
: 现在ai太费电了,而太空发射成本又在大降,以后将ai超算发射到太空,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可行吧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
·[FROM: 120.227.61.*]
:
--
FROM 111.30.101.*
54楼
|
wudashu
|
2025-01-09 15:41:23
|
只看此ID
现阶段超算发射到天上的成本,够建足够的太阳能电池板加储能了,多余的电还能卖钱。
等发射太空成本降到足够低之后才有戏。
【 在 hbwc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ai太费电了,而太空发射成本又在大降,以后将ai超算发射到太空,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可行吧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JX110」
--
FROM 114.254.0.*
55楼
|
webhost
|
2025-01-09 15:49:34
|
只看此ID
褶皱没用,太空中没有传导粒子,褶皱辐射的光子最终还是通过包裹航天器的大球面出去,高斯定理决定了这个球面多大,散热功率的极限就是多少。
【 在 LYMing1986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不用平面,而用褶皱的散热片
: 增大辐射面积
--
FROM 125.118.101.*
56楼
|
LYMing1986
|
2025-01-09 15:50:40
|
只看此ID
辐射的散热功率不是按照表面积计算么
【 在 webho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褶皱没用,太空中没有传导粒子,褶皱辐射的光子最终还是通过包裹航天器的大球面出去,高斯定理决定了这个球面多大,散热功率的极限就是多少。
--
FROM 115.171.216.*
57楼
|
webhost
|
2025-01-09 15:54:48
|
只看此ID
是按照表面计算,但是前提条件是有效的表面积,即辐射出去的光子总不能被自己吸收回来对吧。
如果详细分析,那就是褶皱的话,必然有部分光子是对着其它褶皱面辐射的,这部分光子就会被其它褶皱面重新吸收了。
极端点,比如两个辐射面完全面对面,几乎贴合在一起,那么实际上根本散不了一点的热。
【 在 LYMing1986 的大作中提到: 】
: 辐射的散热功率不是按照表面积计算么
:
--
FROM 125.118.101.*
58楼
|
firstflood
|
2025-01-09 17:18:49
|
只看此ID
背阴面的话,信号不好传输到地球啊
【 在 nightwiza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太空背阴面,一平米温度为50°C的物体的表面积热辐射功率约为 613.7瓦特
: 给一台服务器散热足够了
: 太阳照射每平米有2000瓦特
: ...................
--
FROM 159.226.43.*
59楼
|
mondex
|
2025-01-09 19:13:24
|
只看此ID
不如在北极冰盖下面
【 在 hbwc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ai太费电了,而太空发射成本又在大降,以后将ai超算发射到太空,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可行吧
--
FROM 222.131.24.*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
6/8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