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一发上面级测试再入耐热,说的容易,要么把它装在SLS的第一级上面,第一次试验,flap 控制软件出问题, 翻滚而不是隔热瓦一边朝前,烧毁解体, 十亿美元打水漂了; 第二次试验, 一个flap 电机故障,掉海里, 又十亿打水漂了;
要么把它装在super heavy上面,第一次试验, 一二级分离出问题,30多台raptor打水漂,一二级的回收都测不了。
正常人的思路是先把三台发动机的第二级的低空部分撸顺了, 接着弄二三十台发动机的super heavy(摔一次损失几十台发动机); 一二级分别撸顺了, 再接在一起撸。您要只关心轨道上再入的可行性,拉进度条,眼不见心不烦就行
【 在 ro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射上天后再落地,这个技术对spacex而言已经很成熟了,无非就是换了个发动机,现在的SN,根本就没有验证什么突破性的技术,有啥可看的呢?
: 目前星舰能看到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用不锈钢做外壳,它到底能不能撑住再入时的高热,才是应该验证的。我个人觉得,如果按照正常做工程的思路,应该是先打一发星舰上天然后实际再入一次,确认这条技术路线可行才对呀。
--
FROM 115.6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