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ARJ21 来看,有媒体说有ZZ因素,ZZ因素肯定有,但也只能是卡着每个项目最后时间节点放行,如果技术参数、流程都没有问题,不放行,可以投诉、听证啥的,也有一套流程。
2.从目前国内ARJ21 历经多年保有量来看,还需要继续努力。
3.从波音的机舱门测试项目来看,测试项有5万多个条目,测量工作巨大,甚至远超过设计和生产周期。
4.ARJ21应继续努力死磕美和欧盟适航,有成功案例了,技术标准和流程摸清楚了,后面就有基础了,从0到1难。
5.好久没有关注ARJ21的境外适航了,对近况不了解。
【 在 BruceLau 的大作中提到: 】
: 适航证仅仅是技术、流程问题吗?
:
:
--
FROM 111.1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