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着陆区通过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与地形相机数据,发现类似沉积岩的板状硬壳层,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洋研究团队推断认为,这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揭示了着陆区近期有水活动迹象。 “祝融号”火星车的发现表明,火星在亚马逊纪时期的水活动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加活跃。“祝融号”着陆区(以及火星北部平原的广泛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可供未来载人火星探测的原位资源利用。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的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成果于今年5月1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科学进展》上。(科技日报)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