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这个纯视觉方案,在产品上的体现就是反复横跳。你可以说这不是妥协只是过渡,但这也不算是硬杠,至少能说暂时性的妥协他是可以做的。
其实如果他真的那么相信三维语义视觉背后的人工智能,如果他真的够极端够偏执,非要追求极致的科幻感的话,他应该追求的理论上限是,他只需要一颗可全景转向的摄像头就够了,对标一个聋哑单眼盲人驾驶员通过视觉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但是机器实现事情的方式不一定非得对标生物,比方飞机也不一定非要偏执地追求扑翼飞行。这就是为理念做产品和为性能做产品的区别。
至于发动机复用,如果是货运,那可靠性可以妥协,就是个成本跟风险权衡,纯经济性的贝叶斯决策问题;如果是载人那可靠性要求就高很多,为了达到这个可靠性,复用的经济性会下降很多。
而且,按现有技术,超过50次的复用,尤其是免维护复用,需要火箭发动机的很多地方有革命性的改进。现在的冷却方案已经达到极致,也带来了系统复杂性。或许他能直接用空气当氧化剂,用惰性的氮把燃烧温度降下来,但性能会下降,还有热力型NOx的污染问题。这路子也有人想过。最终弄下来没准跟冲压航发趋近了。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吧,tesla纯视觉啥时候妥协了?你是说那个加装雷达的说法吧?那个只是加个毫米波雷达而已。我推测是用来对视觉系统的某些参数进行在线标定。tesla最早的时候就有毫米波,后来干掉了,这次又加上了。
: 马斯克妥协过的事情不多,反倒是在没有意义的地方上死磕的案例很多。这点在tesla上有大量的体现。比如tesla连雨水传感器都要砍掉,换ai视觉判断是否下雨,现在更是连超声波雷达都干掉用视觉代替了。他不上激光雷达你可以说是为了省钱(虽然老马把1亿刀一颗的引擎干到了25万刀,你说他搞不定激光雷达的成本也很不合理),这些传感器都是几毛钱的东西,最多车规级贵点算十几块钱吧,包括毫米波雷达顶天了也就是百来块的东西,再怎么也没法用省钱来解释了。只能说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普通人理解不了就别瞎猜。
: 我印象中马斯克真正妥协的事情就只有model3的量产,他原本是想要搞成完全自动化生产的。然后跌坑里爬了3年,最后还是灰溜溜的跑到中国用劳动力搞定。但这也只能说他步子迈太大扯到蛋,并不是说他这个想法就不正确。tesla现在的工厂都在加速往这个方向演化。
: ...................
--
FROM 125.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