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就是飞机发生故障时,需要有控制地释放势能和动能,方法只能是空气动力学,而空气是低密度可压缩流体,所以通过和空气相互作用释放势能和动能,只能是缓慢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多变的,从而需要机体协同一致,任何小错误都有可能导致大灾难。
而汽车,只需要简单粗暴的摩擦力就能迅速消耗动能。
现在很多公司对电动小型载人航空器非常有兴趣,投入很多,希望未来这些航空器像汽车一样被普通人使用,想去哪儿都能飞过去。在我看来,其中大部分是哗众取宠,目的是宣传效应,扩大它的主业知名度。少部分是所谓有情怀的。
它们都不会成功的,因为它们以看汽车的视角看待飞机,思路完全错误。
汽车和飞机的最大的差别是安全性。汽车的大部分故障即使处理不当也不会引起致命事故,靠边停车就可以。而飞机,小故障处理不当会迅速恶化成为致命事故。
民航之所以安全性极高,是因为适航制度加严格的空中交通管制。适航包括初始适航和持续适航。初始适航还好说,厂家搞定,持续适航需要运营者搞定。所以到了通用航空这个领域,持续适航要求大幅度降低,或者没有,事故率就大幅度上升。私人小飞机通常机主是航空爱好者,自己能精心维护,即使如此事故率也是远高于公共航空。
如果像用汽车一样用未来的电动小飞机,可想而知其维护保养水平完全不能保障,事故率居高不下。
现在这些企业整天给公众描绘一幅开小飞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美好图景,完全不知道或者故意不说的是背后繁重的维护负担。
--
修改:stockfan FROM 221.222.192.*
FROM 221.22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