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谈艺》连载 64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此组文字得自本世纪十年代之后·
艺者“在野”,且茕独一人,全不介入艺界那等说不清道不明之瓜葛中,却也是好。吾既处此孤寂凄清之境久矣。索索寞寞把玩手中之艺,虽无他人相帮相衬,同时倒也少了好些外力的干扰,由此似亦多了点儿独运匠心的机会。譬如日前加工整理游归之画作《涪江夏水满芦滩》,画儿将成之际,忽见那江畔房儿尚未点窗。方欲如常下笔点之,则于意念间预审成画,且权衡其有与无之利弊。左顾右盼之下,却总觉点之不妥,于是干脆任其空着,还觉有着几分“神拙拙”的趣味。自然,此事本身各人审美见解难一;但艺事愣便只乃一己独立意志之完全体现,这一点,或许任何真正之“嗜艺者”,皆会在相当程度上予以首肯。——所举之例不一定最为贴切,还望读者宽容之。
昨日偶得一观“黑土大地”俄罗斯绘画艺术巡展。尤幸此展规格还算可观,举凡沙俄及苏俄时代之大家,多数皆有画作在内。回顾吾辈青少年时代,虽梦寐以求,然几曾得见此等异域大师手绘真迹!是以不由吾不惜此机会,足足在展厅内留连了四五个钟头,细细地将那百数上下的巨幅小件,俱揣摸玩味了两三遍。有一粗略之直观感受,且纯系彼总体面目上的:从这原件上看,其实所有沙俄时代大师巨匠之作,表现趣味相对朴素简单,视象效果亦与吾人日常目之所及较为一致;而苏俄时代画家,对物象形色构成诸关系已明显更加考究,视觉效果亦随之愈见其精严与神奇,其间侥侥者,技艺甚至可谓近于无懈可击矣。而自来若由印刷品观之,后者之作,又何可与前者比肩焉?固然,想来,此或仅因其入展之作,前者的,多为一般画作而并非代表性作品,后者的,却已然乃其平生力作劲构罢?不过,总而言之,这绘画原作与印刷品之别本身,毕竟忒为显著:譬之于人,前者为其日常存在,鲜灵而微瑕未饰;后者,则若盛妆登场,虽可视效果绝美,然终究已不得令人感知其肌体之亲切气息——甚或莫如竟直谓之“嗅其体臭”。另,如此规模之画展,连一件能入大师创作年谱之作皆未出现,此尤可印证绘画名作真迹之珍贵。咳,也难怪收藏者个人或团体,会不遗余力搜索而必欲攮括之!此外还有一与展品本身无关之细节较有意味:观展者,似乎以五六十年代之人,与今之年轻艺校生为主。思之,前者或如吾辈般主要基于怀旧情结,而后者,则大抵多半因出自客观需要罢?
近段时间,有两件有关于这《达人谈艺》之事令吾有感。一是“国学复兴论坛”负责人某兄,因识吾此文转而青睐吾人,盛邀吾出任该坛版主,盖为吾向来未敢应承过任何此类职事,转而其不辞辛苦,专为吾在该坛辟一栏目,以导入吾既发之文图,且发布公告委吾以该坛“大学士”头衔,以此续发吾帖。其礼遇之殊隆,可称吾辈历游网海所未得未见未闻者。事之二,是为搜狐“百家讲坛”撷录这《谈艺》中首文《颓楼品画》。当时,吾在该网本帖内见此回帖,其语平实,只一赞且告吾其事。唯因闻其选编处犹有评介吾文之举措,因而循链接地址去往一观。原来知会此事于吾之兄台,便是其选编主事者,那评介之文,亦出自此兄之手。而那评文本身,心志之热忱,情怀之坦荡,言辞间其首肯意态之高确精当,皆足令此心怦然动之。想来,此提及之二兄,本与吾辈向无关涉,彼此亦不知对方系何人而居何地并以何为生,仅因皆是我华夏大地所生息而生性喜好吾国文化之辈,故尔惺惺惜之。则由此也可见,尽管当下全社会物欲横流,然毕竟这天覆地载之人间一隅,尚真有如吾辈嗜纯粹文化如命者。是以文化本身生命力之强、我中国文化这魅力之盛,悉可见其一斑。余言休絮了。在此,我谨谢二位兄台,非专谢其对吾人吾文吾艺之认可,更谢其那份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而必应属庄严神圣之文化使命感。这人世间倘多一点有此禀赋之人士,我中华文化之复兴与发展,是真有望矣。
日前,所在工作系统邀请部分职工观看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吾亦以时下在本单位之“老资格”而应邀。彼剧吾自小即闻其大名,今终有机会一睹真容,心自暗称其幸。而观剧之时也,其简单乃至纯粹之剧情,柔丽以成经典之音乐,轻盈圆活则又富于表现力之舞姿,与幽深静美而决绝尘世之舞台布景,无一不令人感觉暂远凡俗喧嚣而在此心留下恒久之美好记忆。尤其因吾座已在三楼,虽是按其划分当属丙票,然实则因视角已呈俯瞰,舞台之布局,其无论点线面体之形,明暗鲜幽之色,及其整个节奏旋律动静变幻之势,莫不了然于眼底,是真为吾提供彼舞美设计之清晰思路矣。常言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吾,音乐舞蹈之外行也,固然只配看看热闹;而于自家所事或涉猎之领域,则在静观之下,多少有点心得体会,是以在此形诸文字而示于人。
忽因上文念及,这远年之心,已然对文艺向往。试投稿件于传统之纸质媒介,所作虽稚拙也,则分明俱为一己之切身体会,而每不得中。或有回文曰:斯作之思想性,犹如何如何。当时亦不甚服,但终不得解,不过暗存一疑问于心。今恍然大悟:当时所谓作品内有无思想,有,则必是已纳入别人之某种范式,而决非指是否系有自家见识……言之至此,似已不屑更为赘语矣。呵呵。只另有一点,仍须道出:今者,彼怪悖之论,于真正思想文化圈中,尚亦已无市场欤?
吾自发心以《画中游》文字言己画艺以来,凡相关一己生存感悟且复既纳入画图者,涉之不可谓不宽泛;而自家欲以之道及凡生与画艺纠葛之初衷,亦渐次体现于此过程。兹二者,相信数年来吾此文之读者,当已小有感知矣。今,是文已成八百篇,先期即已完成预定计划(原估计将于俗生在职场生涯结束之际方得以了),由是此心欣慰甚或自豪之情,确也在所难免。盖从小到大渐至于老,始终不渝坚信“磨杵成针”、“有志事成”与“长路终是行之渐短”,斯堪称得其证之欤?除此之外,作为此系列长文作者,于其写作、审视及玩味过程中,犹另有一感,自觉于艺于身,皆颇有裨益。何者?细思之,吾人之一生,原无异于古之所拟为戏文、今者类同于影视般,仅为一单向进程,无论本身有多精彩,亦只是过上一遍,便算是演出或放映完了。而吾今也,却于此流程中介入编导与剪辑加工等作用,可慢慢把玩其任何细节,可“倒带重播”,亦可回首点评业已成形不可更改之各种事境,甚至于此另得一相对精练“艺术人生”之事功过程内,竟然就连这实存之人本身,也都象是已活上了好几遍……咳,固然,这类感言,并非是大众都能产生共鸣的;而今则吾既生此感,且世间毕竟乃有如许多之从艺者,是以吾辈似仍须将此感受道出,倒看有几多心会之士。
另有一生活中琐屑之事,或可为个人从艺须顺乎其理而张扬个性之佐证。说来可笑,譬如达某罢,尚在乡下当知青那时,因颇有抒发心中郁闷之情的需求,便经常对着那茫茫山野养成了引吭高歌的习惯,且所唱者,无论是自家或近旁他人听来,大抵也都堪称差强人意。可偏偏自打有那“卡拉OK”之后,再跟机唱,则事便未必矣:有时尚可,有时却连自家都听不下去。此不为别的,好象单就只为一己自由自在之人,随心所欲惯了,端是很难被纳入某种规范之内,尤其难于亦步亦趋受制于人。而只此便已颇能证明:一、艺有不同者,人亦有不同者。歌唱之艺,即使所谓“原唱”者,所唱,亦已必须依循歌曲作者之意,更曷论转再“仿唱”之人。而人之特性天生又大有差异,倘以自我意识强烈之性格、偏又只能勉为其难去做那必须合人心意之事,其实是真难做好;正如天性擅长模仿之人,你硬要他去做那必须“独创”的勾当,也实在是难为他一般。二、能于某种范式内合人意这一点本身,并不是一件挺容易之事,不消说,从事者必须具备相当多的得以被公众认可的条件。而要说到尚既能一举而博得大众、甚或是专家的认可,且又还明显地已脱颖于旧有之笼套,那事情便真真是难乎其难了。话说至此,怎样方能“顺乎其理”而确又“张扬个性”,想来,读者诸君,已毋须在下还在此多嘴多舌了罢。呵呵。
附:今,那昔日极端熟悉的搜狐论坛,久已烟消云散矣。幸而当时尚将彼“百家讲坛”对吾之评介文字拷存于电脑本机。此随之贴入,以明吾言不虚。
网络文化的潜心之作
——评江南达人大作《达人谈艺》
昊溟/百家讲坛
我这一辈子,晃晃56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特别是工作之余当了三年搜狐百家讲坛斑竹,编了将近两年11期《百家》网刊,看了帖子成千上万,人的反应似乎也迟钝多了,看到好帖再难像过去那样很快发一篇评论,推波助势,说说长短。
但是, 这次在组编2011年《百家》第5期期间,到文化漫谈浏览,看到江南达人的大作《达人谈艺》(据说最早写于2004年),细细阅览之余,却有了一股久违的推介之情。本来我编《百家》,就是为了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荟萃、推介文化佳作,即所谓别具一格“优中选优”。但对这篇《达人谈艺》,我感到仅此还不够,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正如江南达人在《达人谈艺。序》中所言,于今现实利欲当头,欲潜心文化,首先得有一个“舍得”,断了世俗利欲念想,方会有所成就。——这大致是我读他“余此生久已不作他望,志潜艺文之道,身虽役于琐俗而心每纵驰八荒;偶有闲暇,亦尝不由凝目昊天小作遐想”这段话时,首先感到心灵相通的地方。
其次,还有令我惊讶之处。我早些年亦创作90章《自然之道》,使出吃奶力气上穷天地,中索思维,下究社会, 写完真是感到江郎才尽,似乎再多一个字也说不出了。但我读了《达人谈艺》,其学识才华真是令我震撼!本期《百家》转载的仅是其谈艺的第一部分,就达99章 之多,而看其后述,似乎还悠悠然不见尽头,真是文思奔涌,学富五车啊!
更让我叹服的,是其99章每章短短的文字中,闪烁的真知灼见,真是字字玑珠,殊属难得。
如谈画,江南达人说“画称雅道,自古皆然。余谓其若一味刻意追求“纯雅”,则必落前人窠臼。”,“真画,必当源出于个体文化生命之深层躁动”。我深以为然。文化创作,仅是模仿、习作,是不会有大出息的,真正的文艺大师的作品,必是出乎其心灵深处的灵感、震撼,并长久酿就,才能喷薄而出。正是有感于此,我对有 些不乏才华和见识的网友,以罕见的速度和数量创作发帖,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样是不是有些浪费才华呢?一篇真正称得上真知灼见的帖子,必定得反复思考、再三推敲斟酌的。
如谈诗,江南达人说“诗家之集,篇什间固不乏无聊应酬之作,然则大部以真性情观人生,拾撷生活真趣,嘻笑怒骂皆成 文章者,每每 使人喜悦”。我亦深然之。尤其“以真性情观人生”7字,我觉得讲出了我国古今优秀诗词的精髓。现在有些网友谈诗论词,往往撇开人生和现实生 活的真情实感, 过分追求用词奇奥和格律工整,我以为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恰恰丢掉了“以真性情观人生”的精髓。
如谈音乐,江南达人说:“音乐虚无缥渺, 聆之使人忘形陶情,乃是一种纯之又纯欣赏状态。”话虽不多,但恰到好处。当然,能“聆之使人忘形陶情”的,必是好音乐,那些让人不忍听闻的音乐,不在此列。“忘形陶情”四字,我觉得正是好的音乐充满魅力的地方,也是好的音乐,不分人种,不分国界,不分语言,只要能听见,就能让每一个听见的人受到强烈感染的原因。
还有谈艺术人生,江南达人说:“从艺者珍重堂堂正正不朽艺名,固常情矣。若为虚名俗誉所惑而妄言热爱艺术, 不过乃喜剧耳。曾有画家与吾言及另一画家,强调其已享受正处级待遇,倾羡之情,溢于言表,不知吾心除重同道本身人格艺品外概不关心其身外事也。又有人声称倾慕梵高与怀斯之艺而一己对仕途若蝇竞血。不知画道于根本言之,即必当与官场及庶务背道而驰;不悟及此,欲觅两全之计,岂不悲夫!”我读之,更生崇敬。人一生最珍贵的是人品, 文人最珍贵的是文品或艺品,其中一以贯之的就是纯正的自然之道,见之社会则叫道德。丢掉最珍贵的东西,却陶陶然去追求级别、 待遇之类身外东西,则其艺术境 界可想而知何其低下了。即使其过去一度有名,但只要境界一低,则其作品必落下成。此古今确证,决非虚言。我国现代曾有一文化名人,其前半生考古有大学问考人有真见识,但其后半生缅于世故、卑于权贵,再写文章,就很难有真知灼见。江南达人的这段关于艺术人生的短文,凡从事、热爱文化艺术者,均应熟读之,细品之,乃至百读而不厌。
好了,我的这一篇评论,再长就与江南达人短小精干的文风不合了。就此罢笔吧!我希望,我的这篇短文,对网友们认真阅读江南达人的《达人谈艺》,稍有裨益;亦希望,以此小文,与江南达人等文化网友共建网络文化交流之桥,此后长相来往,“以使如我尚存超然胸襟之辈,犹可宁神静气陶乐于彼,续那乾坤间缕缕斯文血脉,方体现其佑文好生之意”,若此,幸何如之?
(附注)
所谓99节文字,是指我《颓楼品画》一文(本系列谈艺首篇)。现那《颓楼品画》续篇108 则文字已写出好几年了,一直还未及发布。另,十余年前网络论坛盛况,的确非凡。然 当时众多文化论坛,今仅余天涯、百度两家而已。思之亦不胜感喟! 所附当年搜狐百家对此谈艺系列之赞许文字,今重读,深觉知心晓意之外,亦甚感鞭策 吾背焉…
……………………………
本人谈艺系列长帖之散论部分。此公众号每期视情形依次发布数则。
吾一生所涉艺文事体庞杂。今自度时光金贵,此余生也,唯限致力于中式传统之画、文、诗、书四艺。又忖之,欲将其品透玩深,焉得不立个章法与规矩,或曰须得定下个追求之目标。故尔,在从前所拟翰墨丹青艺事标杆之外,此亦分别将其他三项依序补足。
吾之文事追求
凡有所感,皆立主旨。
涉笔成趣,郁乎文意。
取西法之严密逻辑分析与相对完整句式,得中体之约博宏深及简劲直捷感觉。俗生感遇但能触动心弦,必予捋理构架以成篇章,且是文无定法,任凭意兴发挥。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
FROM 183.6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