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7时44分,新疆上空惊现火流星,它在暗黑的天空闪爆后,一路向东北消失在夜
空之中。“火流星”又来了,距上次火流星在青海上空划过仅仅过了23天。
新疆“猎陨者”陈鹏力坐不住了,他和他的团队开始了对于这个“天外来客”的追踪。
和他一样的还有众多“陨石猎人”,他们走进高山森林,走进戈壁荒漠,为了寻找见证
了外太空上亿年历史的神秘石头。
目前还没有人找到这两颗“天外来客”,它们消失在了青海的高山与新疆的雪地中,而
地面上的陨石猎人与陨石贩子却又浮现在大众的视线中。陨石假货丛生,陨石贩子处处
“埋雷”,假检测机构层出不穷……陨石的“混乱江湖”让行内人头疼,行外人眩晕。
蜂拥入行的“陨石猎人”
电话源源不断地打进来。陈鹏力脑中火流星的飞行轨迹慢慢清晰。
因为长期在新疆等地猎陨,陈鹏力积累了很多当地人脉,目击者看到他发的征集火流星
轨迹纷纷联系他,他也根据“石友”们的描述和监控录像,在地图上标注地点,勾画火
流星的行进路线。
最后陈鹏力认为这颗“天外来客”从天山的南麓,飞到了戈壁阿尔泰山,横穿了新疆大
半个区域,划过北塔山,一路向北进入边境地区,很有可能落到国外。在经过西吉尔镇
时,火流星进行过一次闪爆,陈鹏力决定,这片区域是他们之后的寻找重点。
1月20日,距离新疆火流星出现5天后,陈鹏力大概勾勒出了它的行进轨迹。当天傍晚,
朋友告诉他,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找到新疆火流星陨石”的信息。
荒漠中的陨石猎人们
陈鹏力感觉又惊喜又奇怪,找过去一问,那个“新疆陨石”不是这次的火流星目击陨石
,甚至根本不是陨石,只是从新疆阿尔泰戈壁滩上捡来的普通石头。“他说只是想蹭热
度,我说这样不好,找寻陨石是个严谨的话题,这样蹭热度不尊重别人。”
国内陨石圈的热闹与混乱要始于2013年。当年2月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发生陨石坠落事件
,据报道,陨石质量为7000吨到1万吨,进入大气层之前直径15到17米,超过千人因此事
件受伤。
这次事件使全世界的眼球都聚集在陨石上,也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国内的陨石行业飞速
发展。国内很多人纷纷“出走”成为“陨石猎人”,寻找属于自己的星星。2014年,陈
鹏力也离开了看似平稳安逸的油田工人岗位,成为了专职陨石猎人。
无风的天气,戈壁沙滩平静无垠,陨石猎人们与野骆驼和鹅喉羚的脚印相伴;天气一旦
变脸,3米内并排着的车辆也在黄沙中如同消失一般,瞬间风力七八级的沙尘暴随时可能
将他们翻滚吞噬掉。
2016年和2017年,陈鹏力和朋友三进新疆罗布泊,一个月有18天在无人区度过,差点迷
失在戈壁荒漠。“我和朋友约定好,我下车猎陨,随后在某个地方回合,可是朋友的野
外经验不足没有找到我,反而向反方向开车。当时我身上只背了半壶水、一个GPS、一个
手电筒和一把小刀,我跑了3公里也没有追到他。”
茫茫大漠,沙尘席卷。声音在逆风过程中无法传得很远,朋友听不见也看不见他。甚至
有一次陈鹏力和朋友相距500米,但朋友却没有看到他,俩人几乎是“擦肩而过”。太阳
快落山了,一旦到了夜晚,戈壁荒漠气温会迅速下降到零下15摄氏度,生离死别的场景
在他脑海里一遍遍浮现。太阳还有一竹竿高,陈鹏力又跑了几公里,终于追上了一直在
寻找他的朋友。
猎陨者团队找到的陨石
漫漫黄沙也没有辜负他,最后他们找到了鱼尾梁陨石散落带,一共收获了90余块,140余
公斤的陨石。
2017年陨石猎人王梓鉴在沙漠中发现了我国首个碳质球粒陨石CO3,填补了中国该项的空
白,具有较高科研价值。2019年,陈鹏力和王梓鉴发现了中国首例原始无球粒陨石Brac
hinite(B群),世界排名第六(重量),并获得国际认证。陈鹏力团队中的波波曾八千
元收购了一块陨石中的奇石,随后将其卖了几百万元,成为了圈内的一段传奇“神话”
。
陈鹏力像大浪淘金一样,在地上“淘”到了属于他的“星星”们。“陨石猎人”的追星
故事也激励着其他的观望者,“猎陨”好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也成为了一夜
暴富的梦想。然而很多人往往交出的是巨额的“学费”。与陈鹏力合作的波波记得,从
2014年开始,陨石圈开始飞速发展,一直“狂飙”到了2018年,达到顶峰后趋于平稳。
“十次猎陨九次空”
李忠也与陈鹏力踏上同一批顺风车。2013年李忠入行,2016年,他牵头在四川省古玩收
藏协会里设立一个陨石专业委员会(简称川陨会)。
2017年云南香格里拉出现目击陨石,李忠由此联想到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他觉
得云南的这次应该也是陨石圈内的大事件,于是带着4个会员一起前往香格里拉。他们根
据媒体公布的陨石坠落经纬度来寻找,在山中走访了7个村寨,打听“星星”的飞行轨迹
,找了3天,最终什么也没找到。
据李忠介绍,川陨会的成员们经常会聚集在图书馆,翻阅各地的县志,只要里面提到了
“开天门”、“火流星”、“雷公石”这些有关陨石的字眼,他们就会绷紧神经,经常
实地走访乐山、雅安等地。
陨石猎人
相比一些人次次都去执著搜寻,李博方放弃了大部分追寻火流星的机会。从2000年开始
,陨石收藏成为李博方的一项业余爱好,他也因此逐渐成为我国陨石圈内元老级人物,
并在2020年出版《陨石类说》一书。
2020年12月青海的火流星事件,虽然明确了陨石入射夹角和降落的大概区域,但是看到
地形环境,李博方觉得没有必要去了。“陨石掉落在了山地,人们不能在石头山里找石
头啊。”这种环境下,只有一种情况可能找得到丢失的星星:有大量的专业数据支撑。
专业数据分为三个部分:建好的全天区火流星监测网,从多个角度都拍摄到流星体燃烧
飞行的轨迹,精准计算地表至15km的高空当时的风力和风向,低空气象雷达的成像结果
。只有这三个数据集齐才有可能把落地点判断的比较准确,也只有这样,掉落在山地的
陨石才有被成功找到的概率。“人类陨石收集历史上有多次通过火流星监测网找到陨石
的经典范例——其中最为精准的一次,寻找到的陨石距离预测区中心线仅有不到50米。
”
而现在国内的现状则是,我国并没有这样的火流星监测网络,单纯的人工搜寻导致“十
次猎陨九次空”成为了必然。“一些人在前往猎陨之前没有准备充分,盲目追星,让我
们不得不怀疑他们搞吸引眼球的炒作是为了做生意。”
到底谁手里的陨石是真货?
李博方也为陨石也与其他陨石猎人们一起“争夺”过。
2018年6月1日,云南西双版纳下了一场陨石雨,陨石星星点点砸中村民的房子、牛棚,
深陷进甘蔗地松软的土壤。李博方也从北京千里迢迢赶赴西双版纳,因为他知道,落在
人烟浩穰地区的陨石,大概率会被人们找到。
在人们的哄抢下,云南“目击陨石”的物价被疯狂抬高,最甚者将其抬高到1克1万元。
从云南离开后,圈内的人告诉李博方,有人在ebay网上拿着在利比亚发现的,陨石分类
完全一样的陨石来冒充云南“目击陨石”。这种冒充,行内专有名词叫“埋雷”,即“
将旧的陨石,或者假的石头埋到火流星目击地,然后假装是自己新找到的。”
左:西双版纳陨石雨中的陨石右:网络上冒充西双版纳目击陨石的陨石
外行琢磨半天都弄不懂的陨石区别,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西双版纳陨石雨中的样本
,白色断裂面上有黑色的带状部分,这种黑色的条带,学名叫“冲击熔脉”,它的形成
原因是星体在巨大撞击力作用下,小行星内部的矿物发生了熔融,冷却凝固后形成了这
种黑色的玻璃质,里面含有大量的“熔长石”。而网络上冒充的陨石,虽然化学群分类
跟西双版纳的陨石一致,但是它的冲击变质程度不够,切面上完全看不到“冲击熔脉”
。
埋雷的意义就是交易,“目击陨石”尤其是数量较少的陨石雨,其陨石价格会比其他陨
石高几倍,甚至百倍。
“不讲武德”的除了部分陨石猎人,还有检测机构。
随着陨石圈在中国日益壮大,凭空冒出来很多古玩拍卖鉴定公司,他们会下套骗取拍卖
费和鉴定费。“无论拿什么东西,都说是很贵重的,最少几百上千万,刚好有个买家在
找这个东西,可以来到拍卖所拍卖。鉴定费一两万元,拍卖费、手续费几万元。”波波
说道。
陈鹏力的印象中,正规的国家检测机构,一次收费在1200元以上。而假的检测机构,检
测一次只需要600元,只要交鉴定费,破石头都能鉴定成陨石。
在陈鹏力看来,陨石认证中最权威的是“国际命名”,类似一个陨石的身份证。其次是
国内省级地矿局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里会告诉大家里面有哪些元素、成分,是不是
陨石。”
陈鹏力的捐赠证书
“圈子里有不成文的默契和规矩。发现新的陨石,首先切一刀送给相关部门进行研究。
这是陨石猎人们的荣誉。”陈鹏力找到的陨石经常会寄给中科院,里面相关科学家是国
际陨石学会官方认证会员。
“我们会检测石头的岩石结构、矿物组成、矿物化学成分,这些工作做了之后绝大多数
情况下是能判断出来是哪类陨石的。如果仍有疑问,则需要做氧同位素等测试。如果需
要做陨石的国际命名申报,则需要将上述数据提供至国际陨石命名委员会,最终该机构
的委员们会投票是否通过所申报的陨石命名,通过就可以获得国际命名。”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杰表示,这算是国际上唯一通用的陨石认证程序。
据媒体报道,当一块未检测的陨石获得官方注册命名之后,市场价格的升幅为10%到50%
。
但是更多的陨石贩子对这份“默契”和“荣誉”不感兴趣,“不管是真是假,有没有价
值,他们见到钱就会把陨石出手。”陈鹏力说道。
圈内一些人主张陨石立法,陨石应该归属国家,李世杰认为这更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旦
立法,有人捡到陨石觉得回报不够,找到了可能会闲置起来或者对陨石没兴趣,保护陨
石的同时却减少了人们猎陨的动力,有可能导致研究用陨石样品的锐减。
天上美丽星河与地下名利场
在陨石圈子里,卖假陨石往往比卖真陨石赚钱。
川陨会李忠曾经人介绍在四川泸州采购了一批“陨石”,200公斤,花了4万多元。“这
个石头通体黑亮,还有一定磁性,拿在手里比普通石头沉。”后来拿到家里一分析才发
现,这只是一种普通的超基性岩,后来他只能把这些石头全部扔掉。
2017年从香格里拉离开后,李忠接受了媒体采访,在采访中展示了他收藏的“陨石”。
然而在看到这篇专访的那一刻,李博方断定,李忠手中的东西不是陨石。“那个可能是
地球玄武岩一类的石头,石头上还有石英矿脉。”
李忠也拒绝记者使用此前接受采访时展示的“陨石”。“当时我们在陨石认知方面还很
幼稚,类似圈内的小学生水平嘛,现在我们慢慢读到初中水平。”李忠表示,他们辨别
真假陨石主要靠眼力和经验,经验的来源就是学习科普文章、论文。
川陨会举办过陨石与健康的交流会,“我们在交流会上交流,用陨石煮水、泡脚,我拿
陨石煮了三年多水,好像确实有能量。他们有人佩戴陨石,或者挂在床上、枕头里,感
觉自己的身体确实变好了。我们觉得陨石里面有些稀有元素,对人体很有益。”
川陨会也在公众平台上推广“陨石香皂”,每块天机陨石香皂含有陨石粉5g,号称“深
层清洁,激活皮肤修复能力,是敏感肤质,油性皮肤最佳选择”。一块“陨石香皂”标
价68元。
有些售卖陨石的商家还鼓吹陨石具有“奇妙作用”——陨石可以治病,陨石泡酒酒就不
辛辣,放在烟上烟味就淡了……对此,李博方认为“陨石行业实际上需要的知识很多,
互联网时代,这个行业入门的门槛越来越低,导致行业内鱼龙混杂。”
“在我个人的理解范围内,陨石没有这些神奇的功效,如果有人身体不适应该去正规的
医院就医。”李世杰表示,他们主要关注的是陨石的科学研究价值。
川陨会和一家拍卖公司合作举办一次拍卖会
2020年10月11日,川陨会和一家拍卖公司合作举办一次拍卖会。拍卖链接里写明“近几
年,陨石内在神秘能量被世界各界人士认可”,所拍物品也被冠以“双福压百祸”、“
伏恶之势,谓之大威”字眼,链接里显示川陨会此次拍卖,藏品最高被拍卖出40万元。
川陨会和一家拍卖公司合作举办一次拍卖会,藏品最高被拍出40万元。
拍卖链接里,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出具的证明书,证明“该专场所
拍卖的31件陨石原石及工艺品都是世界各地珍品陨石”。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出具的证明书,证明“该专场所拍卖的31件陨石
原石及工艺品都是世界各地珍品陨石”。
2016年3月,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曝光台公布了首批203家“山
寨社团”名单,其中就包括个别打着“陨石”旗号的组织。据了解,有的陨石组织内部
还会“卖官鬻爵”——副会长5万元/个,理事5000元/个,普通会员600元/个,有的协会
还会开设考试,通过后发个没有任何效力的“陨石鉴定师”资格证……
陨石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究竟应该收藏什么样的陨石?陨石爱好者王亮很早对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
2016年,王亮通过影视作品接触到陨石圈,随后开始收藏陨石。刚开始他也高价买过一
些普通的陨石品种,比如西北非陨石。后来他发现,那些陨石的量非常巨大,每年都可
以按吨来记,进货价很便宜,没什么收藏价值。为了卖出去,人们会把它们雕成各式各
样。
王亮并不喜欢大家用这种方式来宣传陨石。“陨石并不是迷信,也并不应该靠精美程度
来评判它的价值。陨石是外太空产物,更应该向科学普及方面去宣传。”
王亮曾经加过一些所谓陨石爱好者的群,实际上里面都是“陨石贩子”。陨石原石卖不
动了,加工成饰品了,这样能好卖一些,价格也能高一些。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
种宣传,但是他认为这样会让陨石的路越走越偏,越走越窄。“本来是让大众了解陨石
的科普,现在怎么变成了饰品和镇宅的东西?”
李世杰则认为,“陨石最主要的价值是科研价值,大家如果对陨石感兴趣,把陨石做成
饰品或者收藏,我觉得也是挺好的事情。开发陨石科学研究之外的价值,也会激励更多
的人去寻找陨石,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利于学者获得更多的科研样品。”
在陨石贩子的群里,王亮曾看过他们去幼儿园科普,有的幼儿园会请外面的“专业人士
”来上科普课。上完课陨石贩子就在群里炫耀,但是王亮分明看到那个“陨石”是假的
。“国外的科普做得不错,多小的孩子都可能接触到陨石科普。可是国内竟然有人拿假
陨石去骗孩子们,看到以后真的很气愤。”
王亮记得,前几年,还有陨石爱好者和假货贩子在群里吵架,这几年几乎没有了。“爱
好者们被贩子人肉搜索,真实姓名都被挂在网上。”
收藏陨石是一个过程,从新人到老人,再到老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思想的慢慢
转变。现在王亮会更加关注目击陨石,因为它们背后有陨石猎人们的寻找故事,一些小
插曲,还有最后检测出来这些陨石来自星空的哪里。
收藏陨石真正是为了什么?王亮没有答案。
但是王亮一直有个想法,以后如果藏品和书籍多的情况下,他想在家里办个自己的家庭
陨石博物馆,可以结交爱好者,科普大众,树立正确的陨石探讨氛围。
(本文中李忠、王亮为化名)
--
FROM 14.15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