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tzfangj (无为) 的大作中提到: 】
: 由于传统的凸轮传动的配气机构是按凸轮的渐开曲线打开气门,使进、排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能有效发挥。另外,凸轮是将扭转力分解产生少量的径向力推动气门作垂直运动,较大部分动力损耗在凸轮轴的的运转上,既增加了发动机功率的内耗,也加快了凸轮轴的磨损。 本人现采用以液压来驱动气门,达到了快速开关气门,提高进、排气的目的。经过在单缸机上用外接油泵试验,效果不错。但因缺少进一步精制产品样机的条件,也难以调试到最佳气门重叠角,所以无法出相关实验报告。本发明作为基本结构,如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上经行相关: 电子方面的配套控制,就能方便达到气门正时的自动控制及动力制动功能。详情请见
http://www.motor-vvt.com : 希望各位专业人士能指出存在问题及将这一技术合作开发、产业化的方法。
目前气门结构的问题及现有停在纸上相关技术(专利)的缺陷:
1。按凸轮曲线缓慢打开,降低进排气率。调节气门正时要用高低速二个凸轮,控制复杂。
2。运动时受力大,工作环境不佳。
3。一些纸上专利用转轴上开孔(或用转阀)代替气门的阀线密封,存在进排气也小,进排不能改善,且 在长时间工作后就会使密封下降,出现漏气,无法实用。
4。用电磁阀来驱动,体积大,使气门带磁,无法解决气门对气门座的缓冲。
5。电磁-液压驱动,如美国斯特曼公司的专利(据说已在梦迪欧上采用),多了电磁信
号的转换环节,成本高,即时反应也相对慢些,也增加了不可靠性。但能实行相位
控制(要复杂些)。
6。本人的专利(现已改为“内燃式发动机的液压配气机构”)与(5)的比较,结构
相对简单可靠,成本低,少了一个电磁转换环节,即时反应快。随发动机不同的转速,通过对静止的阀套的转角的调节,可以方便调节气门重叠角,实现VVT-i(附加改进后更可实现气门升程的随机调节.)
所以我认为虽然这个专利在自动控制方便还没有,但作为基础性的结构专利,是有实用及进步研究价值的,就象有了一块好的地基,等待专业机构来设计、施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做出有价值的其它专利。请各位指教。
http://www.motor-vvt.com
--
FROM 60.162.129.*
附件(131.4KB) 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