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n.wsj.com/gb/20110420/hrd121022.asp?source=newsletter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在华战略效果不错,值得通用担忧的是中国的汽车战略。
一季度的数据或许没有表现出通用在中国采取的一些明智举措。通用在华汽车销量同比
增速降至10%,而去年同期为28.8%。3月份增速的放缓尤其严重。休旅车需求疲软是增
速放缓的原因之一,因为政府刺激政策的结束和产量的限制打击了休旅车的销售。通过
与上汽和柳州五菱的合资企业,通用在休旅车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不过,更长远的看,通用五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用的技术和专长帮助五菱从2001年
的一家小型地区性汽车厂商转变成为2010年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的市场领跑者。如今,
五菱休旅车还少量出口南美和中东。
通用的目标是生产通用品牌休旅车并在印度销售,利用通用在印度的经销商网络。汽车
咨询公司Synergistics的罗索(Bill Russo)说,利用一个低成本的中国产品平台使通用
获得进入一个新细分市场的途径,同时使五菱和上汽可以使用美国品牌,这发挥了各个
合作伙伴的优势。
五菱也是通用进入低价轿车市场的途径。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宝骏牌汽车本周亮相上海
车展,目标消费群体是中国二三线城市对价格较敏感的买车人。通用说,合资品牌是在
不影响其高档汽车厂商这一国际形像的情况下,瞄准较低价汽车购买者的一个途径。不
过,有一个问题。与以往的合资企业不同的是,这个合资品牌涉及到与中国合作伙伴共
同持有知识产权的问题。
中国汽车业专家邓恩(Michael Dunne)认为,共同持有知识产权最终对通用和其他外国
厂商来说不会是好消息。他说,中国毫不掩饰希望本土民族企业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
的愿望,共同持有知识产权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咨询公司J.D. Power & Associates
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0年,中国品牌在国内轿车市场的占有率从18%上升到32%。
日本就是一个明例。上世纪50年代中期,日产汽车(Nissan)等日本制造商开始从事外国
汽车的生产,比如英国的奥斯汀(Austin) A40系列。在10年内,这样的合作关系就已经
成为过去,日本在汽车产量上超过了英国。
最终,日本的汽车厂商大举进军西方市场。通用的新合资品牌将促进在华销售,但也会
推动中国本土厂商最终反过来瞄准西方消费者。
--
FROM 128.13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