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确实说出了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问题由来已久。比如利润转移,据我了解,上海申沃,几乎所有的上海公交车都由这家合资提供,2010年前销量都非常不错,但几乎年年亏损。原来合资企业是由于政策原因而成立,合资企业由中方出面拿市场,外方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换技术的实际延伸)我们一直以为控制了市场就等于控制了产品,实际错了,外方技术在所有大大小小的零件技术协议上都定义必须使用自己独资或者指定海外企业的零部件,这样无论合资企业怎么做,成本都下不来,巨大的销量换来的只是把巨额利润通过第三方形式转移到海外,这种方式至今都在零部件企业非常普遍。
另外一个楼主提到的开发模式和全球分工,其实这是个非常大的话题,而个人认为在这方面美国仍旧是世界上最强的,以下几点是个人体会,仅供参考,以汽车界德、日、美系为例:
德系(以两个大众为代表),中国对于德国大众充其量只是制造基地加部分简单零件国产化。由于中国市场对大众集团越来越重要,最近几年大众明显加强了对南北两个合资企业的控制,在南北两个合资企业间玩转的如鱼得水。一汽一切都向钱看,完全丧失了对合资大众企业的控制,上汽想对南大众加强控制,但只要稍微有点不听话,德国总部就不给它新车型,这样手中无车,又无能力的开发的短板尽显无疑。就技术开发上看,大众仍旧以德国总部主导,中国只是以实验验证和根据图纸制造及寻找分供方,几乎所有大小更改必须经过总部认可,进二十年如一日啊,他们虽然是中国汽车业鼻祖,但在我看来,他们的主要贡献还是集中在对零件质量控制上。
日系,主机厂接触不多,主要通过几家日系零部件供应商间接了解。日系企业秉承一贯封闭的原则,全部开发上游都在日本完成,中国就只是生产基地和便宜的零部件采购地,从最近几年和一些日系工程开发人员沟通来看,他们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意识,比欧美要差至少一个档次。质量控制,去过国内几家日系零部件厂,对比主流美系和欧系,完全没有看出来他们引以为豪的控制体系有什么优点,甚至我都觉得离主流要求都有些距离。根据侧面的一些了解加上自己的一些猜测,有一些想法,有机会一定要去日本本土看看验证一下,这方面我希望熟悉日系的人能给介绍介绍。(cimta如果熟悉的话,请给大家普及一下)
美系(上海通用为代表),这是唯一在国内有系统开发实力的企业,以泛亚为代表。虽然美国是汽车工业发源地,也确实有很多独一无二的技术和创意,但在中国,最近几年风头似乎完全被德系盖过,美国人的强不仅是在技术层面。楼主提到的global项目并不是引进国产化,而是美国在自2000年后开始进行全球化技术中心整合后的成果:在同一平台、构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协同开发(这方面不是重点,有机会的可以后续讨论,有意思的是,泛亚一开始被排除在GM几大技术中心体系外),即使站在全球角度看,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不得不说,在整合方面,美国人确实非常牛。
总的来说,从整体策略上看,美国人还是要比德国人和日本人强不少。整合萨博,获得了涡轮增压技术,买下欧宝,获得中、小型车平台(GM传统强项是皮卡和大排量SUV),合资中国,并对中国实施技术上有限开发,获得市场和巨大利润,从而能以后来者身份居上。
从各种乐观数据上看,中国国内销量在5年左右达到1800w--2000w/y水平,之后开始进入平稳期或缓慢下降,那时候如国内自己品牌还没有形成气候,几大合资方外资如果撤资或减少国内投资,我们的汽车OEM,零部件企业该如何,生还是死?希望国内能把握好现有的机会。
【 在 cimta (准爹)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自主不自主,为什么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开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大家都没提到。
: 举几个例子,
: 1.日系,以某日本top3 OEM为例,在其研发体系里有个词叫移管,意思是设计责任从日本转移到中国的合资公司。
一般来讲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车型的零件在sop之后若干个月或年才会移管给中国
这样的话,零件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供应商,什么价格,我们都无权参与。
2.德系,以某奢侈品牌OEMXXX为例,在中国既有合资公司,又有XXX中国,而设计责任完全在德国,XXX中国能够参与到项目前期的sourcing工作。合资公司不能。而且也没有任何类似'移管'这种说法,一直到项目结束,合资公司都没有机会对零件做任何改动。
3.美系,就说泛亚吧,其实泛亚的项目可以分为2大类,一类是global 项目,如新君威,君越等;一类是local项目如新赛欧,GL8等。
global项目是由通用其他研发中心开发,泛亚引进国产化;而local项目则是我们所谓的自主项目。
在local项目上,泛亚是完全自己说了算的。即能提高自主能力,也能培养本土供应商体系,更能赚钱,可以说一举多得。
业内之所以说泛亚强,说的其实是他的自主项目占相当大的比例。
很搞笑的是很多合资企业的外资方,利用自己独资的贸易公司,如丰田通商,日产贸易等,控制进口零件的价格,压榨合资公司利润空间。
这也是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开发的原因之一。
--
FROM 58.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