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亚罗: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
从意大利回来已有数天,但世界第一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当着记者的面说:“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的话,言犹在耳,撼人心魄。
在10月中旬,记者带着一种神秘感,走进了世界顶尖汽车设计公司———意大利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乔治·亚罗先生,就在他的汽车圣殿里等待着我们一行人的到来。翻译小姐特意介绍说:“这是吉尔盖多·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先生第一次在他的工作室接待中国记者。”
年逾七旬的乔治亚罗,待人平易热情,并不像传媒介绍的那样神秘。他的谈吐充满哲理,既不乏思辨性,又具有散发性。无论是看穿着打扮,还是听阐述观点,以及品位大师介绍设计时的形体动作,无不流露出率真和坦诚。这位老人给很多汽车赋予了不凡的气质和灵魂,宝马、阿尔法·罗密欧、大众、丰田等世界汽车巨头的许多经典车型,均出自他的手笔。这些车型的辉煌,给乔治亚罗增添了神秘的光环。
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
一跨入乔治亚罗设计公司,就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几十辆乔氏的得意之作摆在公司的大厅,犹如步入了汽车王国,从玛莎拉蒂、布加迪、阿尔法·罗密欧、宝马和大众的超级跑车,到各种各样的概念车,每辆车都在述说着一种思想,让人不得不驻足去细细地品味、去细细地感受。
“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这是乔治亚罗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的一个观点。具有现代风格的绘画艺术和前卫的装饰,布满乔治亚罗的设计公司,其建筑、其办公家具的选择和布置方式等,都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气息。乔治亚罗说:“我喜欢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在我工作的周围摆满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显然,他沉浸在有品味和追忆当中。他可能在其中开掘着能量,等待着灵感的迸发。
绘画、服装、建筑和音乐,是了解意大利汽车设计的一把钥匙。浸润在这样的艺术环境里的意大利人,充满激情与浪漫。他们在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使生活艺术化了。这就是汽车设计为何能在意大利生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走近乔治亚罗,走近他生发灵感的圣地,记者倏然意识到:真正让意大利汽车设计风靡世界的原因,是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一种顺乎自然的风采,以和蔼愉快的态度快活度日的艺术。
乔治亚罗就是自然和愉悦的精灵。
设计源自生活
设计源自生活,这是乔治亚罗给我们的启迪。或许有人会说,轿车渗透于生活不难理解,但商用车呢?作为赚钱工具的商品也能用生活理解?
“设计是相通的,其本身就是产品语言。重卡在设计时,你就要表现它的雄壮,没有力量感的卡车想必你不会要吧。客车也一样,你要营造一种舒适、安全的环境,让人有置身于家的感觉。”乔治亚罗的一句话否定了一种成见:商用车的设计比轿车简单。“商用车比轿车的设计更复杂,因为你不仅要考虑造型,还要考虑功能性和需求要素,其设计准备时间更长一些。”乔治亚罗强调的是,设计要满足生活需求和生活品质的双重需求,兼具实际需求和文化创造的双重内容。
为了让我们一行造访者更深切地理解汽车与生活、汽车与未来的含义,乔治亚罗将我们带到他的爱车———Structura前。这是一款无B柱设计的概念车,前、后门可以对开。他让记者坐进去,体验一下进出这辆车的感觉。是的,不论是老人还是孩子进出都非常方便,而且皮质座椅和车内平坦的地板,让前后排的乘员都可以在车内自由来去,乘客享受到了舒适的乘坐乐趣。深色玻璃的大量运用,使车内宽敞明亮,阳光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乔治亚罗不无得意地说,“我就是这样理解未来,设计汽车的。”乔治亚罗设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达利欣·托可在旁边补充道:“乔氏很会理解未来的市场,当年为德国大众设计的高尔夫车型,一开始不被认识,但后来销量超过600万辆。这就是经典作品和流行时装的区别。”
什么样的风格才是中国的元素
毋庸置疑,成功的设计能够创造市场,这是被无数案例所证明的事实。今天,不少人去“朝拜”意大利的汽车设计,最终目的无非是想借大师之手来创造市场的神话。但“借脑”只能创造暂时的市场辉煌;还少有人潜下心来,耐住寂寞,“动脑”去研究设计的真谛。
“我在中国没有看到百分之百中国原创的设计,大多数只是拿别人的设计改进而已。”乔治亚罗毫不客气地当着中国客人说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生活与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当我们模仿西方,从西方国家找产品、找思路时,却忽视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意大利的油画闻名于世界,但中国的国画、水粉画也闻名遐迩。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在汽车的造型设计与技术的运用上,必须融入中国的元素。只有这样,中国的汽车才会有生命,中国也才会有自己的汽车品牌。
“什么样的风格才是中国的元素?”记者急切地询问,乔治亚罗先生以他的作品———南京都灵V来举例说明。
都灵V就蕴含了许多中国的元素,如前脸的大灯、格栅和尾灯等造型。中国人以大眼睛为美,都灵V的车灯在结构不破坏的情况下,做到尽可能地大,这样的设计就与中国的审美心态是一致的。同样,中国人喜欢高鼻梁,不喜欢猪鼻子,在前脸设计时,就要把“鼻子”挺起来,不使其有大起大落之感。
乔治亚罗认为,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验积累和沉淀才能把握。要打造一个市场认知的品牌,需要好几代产品的开发设计才能形成。“记住,很多产品刚设计出来时看上去都很有个性,但如何将个性转化成共性,如何将第一个转化成无数个,如何将原创转化成品牌,这需要你扎根于生活,与生活能产生共鸣的产品才会成为经典。”这就是世界大师对中国汽车设计的忠告。
--
FROM 59.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