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梁冬梅】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有望在未来三年投入60亿元,用于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以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在11月3日举行的中国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称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作出上述表示。
胡茂元称,早在科技部部长万钢担任同济大学校长期间,上汽集团就与同济大学合作,在氢燃料汽车方面做了尝试,也做出了20辆奥运示范运行车。但实践结果显示,氢燃料汽车在包括材料在内的一些问题上存在障碍,短期内很难解决。
因此,上汽集团对于氢燃料汽车的研发思路,是继续研发升级和示范运行。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重点,是放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产业化上。
胡茂元表示,电动汽车作为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共识。上汽集团也在实践中观察和了解世界上哪个技术更成熟,更有利于产业化。
他透露,目前,上汽集团选择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产业化作为方向,并且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60亿元进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研究。其中,在新能源研发上投资20亿元,关键零部件投资20亿元,整车投资20亿元,相关的投资正在进行中。
胡茂元称,上汽集团的纯电动汽车和节油率在50%以上的强混合动力汽车,将于2012年投产。
不过,对于中国能否在2030年完全实现汽车的电动化,胡茂元并不乐观。他表示,如果不能解决电池的成本和技术的瓶颈问题,实现完全的电动化是不可能的。
胡茂元还称,要解决电动汽车的技术问题,单靠一家公司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联合业界,甚至进行跨界和跨国的合作,才能更快突破这些问题。
在会后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胡茂元表示,目前,上汽集团已经与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其他公司签署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协议。
虽然对电动汽车产业化短期前景并不乐观,但胡茂元认为,在公共财政支出的地方率先推动电动汽车是可能的。
他解释称,如果政府支持,未来电动汽车能够在公务车和公交车上使用,并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性能,进而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就能解决电动汽车发展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目前,在电动汽车产业化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当电动汽车成本降低到普通车的水平,才可能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在规模化和产业化之后,电动汽车的成本才能降低到普通车的水平。这是被业界戏称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按销量计算,上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拥有A股上市公司上海汽车(600104.SH)78.94%股份。
11月3日,上海汽车A股收于24.40元/股,下跌1.13%。■
--
FROM 61.1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