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ugham (乂二) 于 (Tue Oct 4 00:56:46 2005) 提到:
目前就此问题吵的厉害,那些反对的朋友,支持些论据吧。
按照上汽的说法:
桑塔纳在国外早已停产,此桑3000完全是上海大众的自主开发产品。三年前,上海大众就已耗资1亿元,将一大批技术开发人员送往德国培训,桑3000就是这批技术人员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桑塔纳已是一个“中国汽车品牌”,所以,桑3000的一小步,背后蕴含着上海大众的一大步———在引进产品的同时,尝试自主开发之路,培育另一种意义上的“自主品牌”。
如果桑3000真的是自主开发,那么上汽自己建个工厂,来生产桑3000,出来的时候做些小的调整,换个牌子,就可以算是自主品牌了。
大家认为可否?
有谁开过桑3000的?和东方之子相比,性价比感觉如何?
☆─────────────────────────────────────☆
iThinkPad (最后一年) 于 (Tue Oct 4 01:32:57 2005) 提到:
不能忍了,让上汽屁话少说,先干两件事情:
1、把桑3000的零部件采购权拿来,自己采购零部件,降低成本。
2、零部件采购成本降下来后,把VW的logo摘了,挂上汽的logo,屁股上打“上海大众”,而不是VW,然后向外出口;甭管外国人买不买,质量好不好,反正先换logo出口再说。如果德国大众同意这么干,那就算自主品牌;如果不同意,上汽的那帮无耻的人就闭嘴吧。
☆─────────────────────────────────────☆
antantant (小蚂蚁) 于 (Tue Oct 4 01:51:31 2005) 提到:
首先 桑塔纳3000是一个型号 不是个品牌
要说品牌的话 桑塔纳还差不多
其次 是否“自主品牌” 上汽要告诉我们 开发这个3000的时候
进行的所有改动是不是要经过德方同意
是上汽自己想改就改 还是要和德国人巴西人商量一下才能改
这是一个技术自主权的问题
然后 上汽还要说一下 在这个3000的生产、销售和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中方(上汽)是不是拥有完全的决策权
接着 如果上汽在某个非大众的车型上(自己开发或者抄袭无所谓)
要使用“桑塔纳”这个品牌的话 是不是不看德国人的脸色想用就用
这是一个品牌使用的自主权问题
“自主品牌”首先是一个“品牌”
然后 这个“品牌”所强调的是“自主权”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对这个品牌绝对的拥有
在这个品牌下进行各种研发、生产等活动 在使用这个品牌时
不必看别人脸色
这和“自行研发”不一样 “自行研发”强调的是研发实力
我个人觉得上汽把这二者搞得不太清楚 想说3000是自己研发的 却硬要往“自主”上靠
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
heming (第n个地方) 于 (Tue Oct 4 08:14:12 2005) 提到:
对于上汽这样的企业真的无法可说,真的一点希望都不能抱了。
想不到一个企业能够无耻到这种地步。
———在引进产品的同时,尝试自主开发之路,培育另一种意义上的“自主品牌”。
☆─────────────────────────────────────☆
nightfog (大山楂丸) 于 (Tue Oct 4 10:49:19 2005) 提到:
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吗?
☆─────────────────────────────────────☆
Loader (每天爱你多一点) 于 (Tue Oct 4 12:17:42 2005) 提到:
培育另一种意义上的“自主品牌”。
说的很清楚了,是挂羊头卖什么肉的货色
———在引进产品的同时,尝试自主开发之路,培育另一种意义上的“自主品牌”。
☆─────────────────────────────────────☆
pingyz (小平) 于 (Tue Oct 4 12:19:54 2005) 提到:
目前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似乎只有一个:上汽奇瑞
———在引进产品的同时,尝试自主开发之路,培育另一种意义上的“自主品牌”。
☆─────────────────────────────────────☆
sendohh (仙道—妖狐) 于 (Tue Oct 4 12:23:23 2005) 提到:
问问,现在奇瑞还叫上汽奇瑞吗?
☆─────────────────────────────────────☆
CheryAuto (奇瑞汽车) 于 (Tue Oct 4 12:32:37 2005) 提到:
早不叫了,呵呵:)
☆─────────────────────────────────────☆
cyyn (河马) 于 (Tue Oct 4 13:24:26 2005) 提到:
还有吉利,虽然形象不是特别高大,但这个才是真正能让国外汽车商担忧的牌子,跟乐凯的胶卷一样。
总感觉李书福挺敢做事的
☆─────────────────────────────────────☆
sendohh (仙道—妖狐) 于 (Tue Oct 4 14:23:24 2005) 提到:
什么时候分手的,付出了什么代价?
☆─────────────────────────────────────☆
antantant (小蚂蚁) 于 (Tue Oct 4 14:44:19 2005) 提到:
贴一点关于奇瑞的资料吧
觉得写的挺详细也挺好
itp师兄来鉴定一下吧 呵呵
☆─────────────────────────────────────☆
imlovin (翔) 于 (Tue Oct 4 22:29:49 2005) 提到:
这个签名挡还真是高:)
☆─────────────────────────────────────☆
TATRA (托托) 于 (Wed Oct 5 18:51:21 2005) 提到:
3000不是2000修修改改来的么?
2000不是巴西那个车型加长轴距么?
3000上不是还挂大众的标么?
大众的标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么?
所以结论是显然的。
———在引进产品的同时,尝试自主开发之路,培育另一种意义上的“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