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耀东】
新车新厂新高管 改型改帅改思路———
四年前震惊业界的一幕上周又在一汽大众上演: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汽大众突然更换高层。
2001年12月,一汽大众公司上下都在为大众A4轿车———宝来的上市仪式而忙碌。而这场宝来的上市“秀”后来也被认为是时任一汽大众高管的陆林奎和周勇江的谢幕仪式。因为,在那之后的1个月,一汽大众宣布高层换届,秦焕明和李武走马上任,分别接任了一汽大众公司总经理和销售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如今4年过去了,一汽大众又开始筹备新一代A5轿车———Sagitar(速腾)的上市,而更新一届的一汽大众高层们也开始为重整一汽大众而跃跃欲试。
这一切的变化来自于上周召开的一汽大众董事会。会上,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宣布:一汽大众公司总经理秦焕明、执行副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史道斯、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李武任期届满,不再担任经管会成员。从2006年1月1日起,一汽集团将派出安铁成出任一汽大众公司总经理;德国大众公司派出魏永新出任一汽大众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同时,一汽集团聘任并派出苏伟铭出任一汽大众公司商务副总经理(中方第一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
高管换人折射一汽大众策略变化
对于这次高管换届,一汽大众再三强调是自然换届,并对秦、李等高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在该届高管工作期间,一汽大众销量从10万辆跃上了30万辆的规模平台,确定了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2004年、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遇到严峻挑战的时刻,也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
但是,坊间仍然有人猜测说,在今年一汽大众业绩大幅下滑和德国大众更换中国区总裁的大背景下,一汽大众此次的高层人事更换说明了股东双方对目前经营状况的不满。因为,在秦、李之前,一汽大众的高管任期曾被延长到5年以上。
据了解,在这4年里,此届一汽大众的高管经历了高开低走。在2002年、2003年,由于大市场环境井喷,一汽大众也水涨船高。在2003年,一汽大众1年的产量达到了30万辆,捷达、奥迪A6等成为了当时的车坛奇迹。可是,从2004年开始,一汽大众的销量节节下滑,今年前11个月,销量仅为20万辆,比2003年缩水了1/4以上,开迪、高尔夫等车型销售惨淡。导致这种情况原因,既有大市场环境疲软,也有自身成本控制差、市场反应滞后的原因。
不过,这似乎不能完全地归罪于秦、李等高管。很多事情的根源还在于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这两个股东身上。例如,降价和车型选择的问题,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决定的。秦和李,在很多时候上,都是被推到前台的靶子,其背后掩饰的是,德国大众中国政策的呆板木讷、以及双方股东利益分配上的分争。
相信,这层业绩下滑的背后原因,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都是心知肚明的。今年10月,德国大众宣布了一项名为“奥林匹克计划”的大众在华业务重组方案,其分为6大部分,分别是:品牌建设和定位、产品、产品成本、销售和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和团队协作。这些领域几乎涵盖了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核心内容是:到2008年,成本消减40%。
同样,一汽大众在一汽集团内部的地位毋庸置疑。资料显示,2004年,一汽集团为45亿元。而到了2005年,由于一汽大众的亏损,一汽集团的利润也一落千丈。第一季度,甚至还爆出了巨亏5.7亿元的消息,虽然后来一汽集团宣布扭亏成功,但是上半年的利润也只有区区18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一汽集团是不可能坐视一汽大众沉沦下去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一汽大众高管的变更,不单单是高管换届,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次革新,目标就是重振一汽大众。
耐人寻味的高管名单
如此重任,选择新的高管就成为一件困难的事。在这届高管中,最为吸引媒体目光的有两个:总经理安铁成和销售公司总经理苏伟铭。特别是,大众中国副总裁苏伟铭的加盟,让人不免联想到一汽大众销售的领导权旁落到德方。
安铁成,42岁,生于吉林四平,毕业于吉林化工学院,管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一汽车身厂副厂长、一汽大众公司规划部副部长,一汽集团公司规划部部长。这份简历背后的信息是,作为规划部门的负责人,安铁成早已介入一汽大众的重大决策,包括新车引进等事宜,都有安的贡献。
不过对于媒体,安铁成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有人评价他“作风稳健”、认为他将承担起一汽大众降成本的重任,是个“老管家”。
相反,现年39岁、来自新加坡的苏伟铭可是媒体上的常客。曾担任过戴克中国公司副总裁的苏伟铭精通英文和中文,是个国际化的汽车营销专家。而后,在北京吉普经营最惨淡的时候,他被戴克派往北京吉普,出任销售市场部总经理。其间,曾成功地推出了三菱欧兰德、Jeep2500等车型,并筹建了三菱、JEEP、克莱斯勒三大品牌的联合展厅,帮助北京吉普重夺国内越野车龙头位置。2004年底,由于北京吉普升级为北京奔驰等原因,苏伟铭离开戴克,出任大众中国副总裁,负责市场和销售,并兼任一汽大众公司董事。接近苏伟铭的人评价说,苏外表谦和,但做事情有魄力,汽车营销知识扎实。
由苏伟铭出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在传统印象中,一汽集团牢牢地掌握着一汽大众的销售权。因此,历任一汽大众销售总经理都是来自于一汽集团。此次,苏伟铭的出现是不是预示着销售权的旁落呢?
一汽集团的说法却否认了这点。在一汽集团发布的新闻通告中,明确提出苏伟铭是受雇于一汽集团,并且是以“中方第一副总经理”的身份出任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的。若按照这个说法,苏只是一汽集团聘请的国际化职业经理人。
但是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来自德国大众的说法是,苏伟铭还将继续担任大众中国公司副总裁,负责销售和市场。这意味着,在今后,苏伟铭将同时受聘于德国大众和一汽集团,成为连接两大股东的“中间人”。
业内人士分析说,启用苏伟铭,不能说一汽集团放弃了销售主导权,只是表明大众和一汽集团都意识到了双方在销售决策上速度太慢,人为地给一汽大众造成了损失。苏的上任,将会同时代表股东双方的利益,而减少双方无谓的争执。
因此,有人猜测说,今后一汽大众的市场反应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市场策略将会更加主动,甚至不排除采用降价等促销举措。
一汽大众决战2006
不过,对于苏伟铭来说,一汽大众的工作就像长春的严寒一样,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摆在他和全体新任管理层面前的是一汽大众全面中兴的几件大事。而2006年尤为重要,首先是新车型的推出。在2006年,一汽大众将推出至少3款新车。分别是第5代A级轿车Sagitar(速腾)、第6代B级轿车FUTUREB6和改进版的高尔夫。另外,奥迪品牌还将会有不同配置的新车推出。如此密集的新车投放,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是绝无仅有的。如何把这些新车与现有车型区分开,寻找适当的市场定位,并且能够保质保量地生产出来,对于新高管来说,是一大考验。
其次是成本控制。按照德国大众消减40%的成本控制计划,一汽大众在明后年的主要工作还是要降低成本。这对于安铁成来说,绝对是一大挑战。
再有,生产线的调整。目前,一汽大众第二工厂刚刚投入生产不久,设备、工人都是新的。这都要在明年新车投产之前调整好。
另外,一汽大众的营销网络也要重新梳理。在其它品牌的销售服务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的今天,已经运转了5年以上的一汽大众销售网络也要重新建立。业内人士也认为,目前,股东双方已经没有时间去争论销售权归谁的问题了,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地从一汽大众自身发展的角度入手去推进销售。
据悉,奥迪品牌也是一汽大众明年将面临奥迪独立成事业部等诸多调整。
--
FROM 59.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