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能笼统的讲差速器的内摩擦,这一点上常规行星锥齿轮差速器和托森等抗滑差速器
相差很大。
1.2、抗滑差速器在在转向角阶越输入时有使车辆不足转向的趋势,但这种效果是好是坏应
该放到整车性能上来衡量。
2、常规差速器(忽略内摩擦)即使在一侧打滑时理论最大驱动力也是打滑侧轮胎纵向力的两倍。均一路面上更是力矩平均分配,这算不算是专一的“等转矩控制”?
3、能不能给科普一下在你看来比较理想的轮毂电机电动车转向差速方案应该怎么实现?
【 在 XbyWire (Brake by Wire,Steer by Wire,etc.) 的大作中提到: 】
: 1.机械差速器有内摩擦,由此产生一个附加的横摆力偶矩,方向与车身横摆方向相反
: 2.装备普通机械差速器的车,在一侧车轮悬空或打滑时,另一侧车轮的最大驱动力只靠可怜的内摩擦来提供
--
FROM 166.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