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案例,有没有想过为啥传播力很弱?缺少对比,刀片针刺是0到1的技术发展,并且还对比了其他电池单体的情况,以这个指标看,其他家当时就不及格。
而你说的某公司产品,别家都可以达到,是80与85分或者90分的区别,不是做不到,而是综合评价没必要或者至少对于目标车型,定位上就错配了。
举个通俗易懂的但极端点的例子,防弹玻璃,防护足够好,但99.99%的车都不需要。
对于电池系统的保护也一样,一定是在技术经济评价有优势的方案胜出,现有市面上的车都满足国标的要求,所以都是防护到位的。某狐可以以安全防护为卖点,但如果对于目标群体来说,使用这项技术的成本太高,那销量必然受影响,这部分钱弄到冰箱 彩电的软装或者智能驾驶上,没准能多卖个3-5辆。
特斯拉打算在皮卡上装自有专利的防弹玻璃,也许随着技术进步和产能提高,未来会下放到其他车型,这是考虑经济型的,至少从销量上看是这样的。
某司缺少系统研发能力,缺少能把技术讲的通俗易懂的人,对自己的所谓技术连个名字都叫不出来,太不接地气了。等回到能弄出个云辇-A B C适配不同价位的车型,也许能涅槃重生吧。
【 在 ylh0315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s://news.m.yiche.com/hao/wenzhang/54766161/: 这可不是案例,是技术。比亚迪有这技术吗?
: 采用这些技术的话,会严重影响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因此既要安全 ,又要密度,这就得增加成本呀。
: ...................
--
FROM 124.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