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大家帮我建设一下:怎么样才能不担心电车自燃呢?
要是两个牌,留一个油牌。市里买个小电车,慢慢开呗,好开好停。
--
FROM 223.104.40.*
你这概率怎么得出来的
【 在 go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买纯电,买换电
: 自燃概率,
: 混动>燃油>>纯电>换电
: ...................
--
FROM 183.6.9.*
车别停自己家附近。。
【 在 cyy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里有条件充电
: 停车方便
: 别的都认同电池,环保,舒适,安静,
: 各种辅助和功能,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事故,提高安全性
:
: 但是就是一点, 自己心里总是过不去,
: 就是自燃问题,大家能帮我疏通疏通吗?
:
: 谢谢,为啥你们不担心呢?
: --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
FROM 36.110.9.*
貌似从逻辑上说,这个东西的概率应该正好反过来。
【 在 go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买纯电,买换电
: 自燃概率,
: 混动>燃油>>纯电>换电
: ...................
--
FROM 119.57.115.*
做一层底盘护甲,可以把自燃几率降低50%。
【 在 cyy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里有条件充电
: 停车方便
: 别的都认同电池,环保,舒适,安静,
: ...................
--
FROM 218.108.210.*
担心自燃就别买电车
我就是认为时下的电车还不足够可靠,所以换车时第一个排除的就是电车
【 在 cyy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里有条件充电
: 停车方便
: 别的都认同电池,环保,舒适,安静,
: ...................
--
FROM 183.241.218.88
那是你既没有逻辑,也没知识
【 在 Wwhhxj 的大作中提到: 】
: 貌似从逻辑上说,这个东西的概率应该正好反过来。
--
FROM 171.213.18.*
有统计数据的
AI整理的:
根据现有资料,不同类型乘用车的自燃概率存在显著差异,但部分数据存在矛盾,需结合技术特性和研究背景综合分析:
1. 混合动力汽车(含插混/油混)
自燃概率最高:多份证据指出混动车型由于同时存在燃油系统(油路老化、漏油风险)和高压电池系统(电路短路风险),自燃概率最高。例如:
美国研究显示,每10万辆混动汽车自燃概率高达3474.5起,是纯电动的138倍、燃油车的2.3倍。
国内研究提到,若混动车型保有量与纯电车相当,其自燃案例可能显著增加。
技术矛盾点:称插混自燃率最低(0.003%),但该结论未明确数据来源和统计范围,可能与其他研究存在样本差异。
2. 传统燃油车
自燃概率较高但争议较大:
美国数据显示燃油车自燃率为1529.9/10万,低于混动但高于纯电。
国内称燃油车自燃概率是纯电的5倍(约万分之1-2),但显示燃油车自燃率为0.005%。矛盾可能源于统计口径(如是否包含老旧车型或改装车)。
燃油车自燃多与车龄长、非法改装相关。
3. 纯电动汽车
自燃概率最低但风险特征突出:
美国研究显示纯电自燃率仅25.1/10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
国内数据存在分歧:称纯电自燃率较高(未明确数值),但
提到纯电着火概率高于燃油车,可能因统计时间(如早期电池技术不成熟)或事故场景(碰撞后火势蔓延快)不同。
电池短路是主要诱因,且自燃速度极快(几秒内起火),逃生难度大。
4. 增程式汽车
风险接近油混车:
显示增程式自燃率为0.004%,与油混车(0.004%)相当。
特定场景风险:低速行驶时散热不足可能导致增程器高温自燃,但厂商已通过电池测试和散热设计降低风险
。
5. 换电车型
无直接数据支持:现有资料未明确提及换电车型的自燃概率,推测其电池管理可能与纯电车类似,但因频繁拆卸电池可能引入额外风险(如接口老化),需进一步研究。
综合排序(由高到低):
混合动力汽车(最高,双重系统风险)
传统燃油车(较高,老旧车型风险突出)
增程式汽车(中,散热问题需关注)
纯电动汽车(低,但电池事故后果严重)
换电车型(数据不足,需谨慎评估)
【 在 kcs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概率怎么得出来的
:
--
FROM 171.213.18.*
买油车啊,排除掉线路老化,着火概率还是小很多的。混动没宣传中那么好,高速不行,冬天不行,质量也不行。
【 在 cyy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里有条件充电
: 停车方便
: 别的都认同电池,环保,舒适,安静,
: ...................
--
FROM 223.104.40.*
瞎扯淡的数据。
deepseek说电车自燃率比燃油车高。
电车自燃率比燃油车高的原因主要与电池技术、热管理系统和设计特点有关。以下是具体分析:
1. 电池特性
化学活性高:电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尤其是三元锂电池)化学活性高,在过充、过放、短路或机械损伤时容易发生热失控,导致自燃。
能量密度高:为了提高续航里程,电动车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但这也增加了热失控的风险。
2. 热管理系统
散热不足: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热管理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散热不足,热量积聚可能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引发自燃。
低温影响: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下降,充电时可能产生锂枝晶,刺穿隔膜,导致短路和热失控。
3. 设计与制造问题
电池包设计:电池包的防护设计不足,在碰撞或挤压时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短路。
制造缺陷: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瑕疵(如隔膜不均匀、电极涂层不匀)可能在使用中引发问题。
4. 使用环境
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下,电池更容易发生热失控。
充电不当:使用不合格充电设备或快充频率过高,可能引发电池过热。
5. 碰撞与机械损伤
碰撞风险:电动车电池通常安装在底盘,碰撞时容易受到挤压或穿刺,导致短路和热失控。
机械损伤:电池包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因振动或冲击受损,增加自燃风险。
总结
电动车自燃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化学活性高、热管理系统不足、设计缺陷。
【 在 go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统计数据的
: AI整理的:
: 根据现有资料,不同类型乘用车的自燃概率存在显著差异,但部分数据存在矛盾,需结合技术特性和研究背景综合分析:
: ...................
--
FROM 218.1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