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能源车已占乘用车总销量的15%左右,销量还在加速。
6月份整个乘用车批发销量153万辆,新能源车是22~23万,同比增长167%;传统车130万,同比下滑20%。
6月国内销量解读会议纪要20210709
主题:乘联会6月销量解读
时间:2021年7月8日
东吴电新观点重申:
国内全年销量预计可达到270万辆,同比翻番。欧洲预计可达22万辆;美国全年预计70万辆,同比翻番。21年全球销量580万。
1) 观点明确,全面看好:强调这一轮是车型启动终端销售,不断的超预期中,终端也在不断的去验证。无论是今年明年还是2025年的目标都在不断上修,25年的目标要提前到23年,有非常强烈的加速趋势。
2)业绩上升,盈利上修:每个公司今年明年的估值基本上在20多倍到40倍之间的水平。有的公司是有五六十倍的,很多龙头公司估计是有20多倍,当然还有更少10倍的,更多的要看基本面对应的估值和它的成长性,
3)市场瞩目,估值偏低:在成长赛道里,这个板块涨了这么多以后,业绩上涨以后,估值还是算比较低的水准。总体上全面加好的,可能今后和明年也还会进一步超预期。基本上龙头公司都是今年翻倍,明年是至少翻倍的态势。
4) 产业链供应偏紧:因为需求来的太快,明年扩产时间相对要偏长,会更紧张一些。上游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紧张,其中锂需求超预期,供给相对刚性,供不应求开启上涨周期,具备价格弹性;中游中隔膜、铜箔包括负极的石墨化的供应会更紧一些,整体上来说各个环节的供应都还是比较紧张的。因为需求的超预期,各家公司比的其实更多的是速度和能力,能力很强,扩得快,基本上都不愁销,业绩的上升速度也会更快一些,结论还是全力看好。
投资建议:我们继续全面看好中游,看好上游尤其是锂的价格弹性,继续强烈推荐三条主线:一是特斯拉及欧洲电动车供应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容百科技、恩捷股份、璞泰来、天赐材料、中伟股份、新宙邦、科达利、宏发股份、汇川技术、三花智控、当升科技、欣旺达);二是供需格局扭转/改善而具备价格弹性(天赐材料、华友钴业,关注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多氟多、天际股份,及锂二线标的:融捷股份、雅化集团、天华超净、永兴材料、科达制造、中矿资源、盛新锂能等);三是国内需求恢复、量利双升的国内产业链龙头(比亚迪、德方纳米、天奈科技、星源材质、诺德股份,关注中科电气、嘉元科技、国轩高科、孚能科技)。
整体表现:
国内市场: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2.3万,环比增长20%;批发22.7万,同比增长170%,环比增长15%,上半年新能源批发总量达108万辆,同比增长230%,国内市场超强表现。上半年已经实现了双破百,批发108万,零售是100万。6月份整个乘用车批发销量153万辆,新能源车是22~23万,同比增长167%;传统车130万,同比下滑20%。出口9000台规模,特斯拉有5000多台,上汽通用车有2000多台,流入到海外主流的正常消费市场中去,市场表现出比较良好的走势特征。
分结构:纯电动车零售端同比增长达到了172%的程度,插电混动达到161%的增长幅度,属于双轮驱动的增长特征,使得新能源车增长有更强的增长动力。6月份的纯电动表现总体不错,结构基本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持续的走强,环比增长在14%~15%的。纯电动比例基本持平,6月份82%的纯电动,环比降低1pct,同比增加3pct。
a00级的强化,b级的强化,c级的表现相对良好,a级逐步有扩张的趋势。
分类型
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辆同比增长了99%,合资品牌量同比增长了26%,自主品牌同比增长224%,外资品牌这个月量跟上个月一样,在33,000左右。新势力从5月份的24,000升到了6月份的32,000,目前表现也还不错。传统车企也开始推动这块车型的增量,获得比较强势的增长,也在7000台,环比的增长8%左右。合资品牌从1800增到2800,大幅的环比增长了1000台的规模。外资品牌这个月量跟上个月一样,都是在33,000左右的规模上,并没有发生变化。
分车企车型
长城生产11,000的新能源车,像黑猫,好猫这一系列都得到了快速增长,基本达到了6500台规模。
长安的新能源车占量也是比较突出的,获得了比较强的销量增长,像奔奔系列,月产6100台,零售批发是6400台。
五菱宏光MINI这个车型依旧没有受到明显的干扰影响,表现仍然是相对超强的状态。这个月看到产量是27,500的规模,销售达到3万台的规模,而零售达到29,100的规模,销售跟零售都高于生产的表现。
销量结构变化
出口:过去出口属于出口到这种比较小的国家或者是比较特殊的市场,在国际市场没有显性的体现;现在显性的体现比较明显,流入到了主流的正常消费市场中去,市场表现是比较良好的走势特征。
燃油车分化:新能源车跟传统车形成严重分化的走势;6月份总体整个乘用车批发销量153万,新能源车是22~23万的规模,传统车是130万规模,传统车同比下滑20%的。传统车属于剧烈的下滑,新能源车属于剧烈的增长,两者完全分化。
合资品牌跟豪华品牌: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9%,合资品牌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都是比较突出的情况,要力保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提升,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销售强于生产:新能源车生产21.7万,零售22.3万,再加上这9000台的出口,在23.2万的消化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消化了一些前期的库存。6月份本来是冲量、加库存的,但结果还是减库存的特征。
纯电占比变动:6月份是82%的纯电动,5月份是83%的纯电动,去年是79%的纯电动,总体来看是纯电进插混退,但在6月份出现相对小幅回落。是因为比亚迪在插电混动表现的比较优秀,尤其自主品牌的插混表现的相对不错,推动了行业良好增长的特征。因为比亚迪的插混就卖了2万台,而整个插混规模在41,800的规模。
纯电内部分化:A0级车走的相对比较弱一点,小型电动车并不是特别理想。像 A00级电动车,环比增长是15%,A级电动车环比增长20%,而B级跟C 级电动车环比增长也都表现的不错的情况,B级电动车环比增长了6%的状态,后期的平稳增长的特征。而C级电动车是高端情况下是比较强的增量的特征,推动了整个结构高端化的良好的走势。
高低端:低端产品以追求量为主,由于他们的售价相对偏低,即使有些数量也没有价值,不像理想的产品价值如此的高,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认可,蔚来顶10个宏光MINI,可以这么说。总体来看自主品牌在高端获得了强势的市场空间,市场依旧保持比较有活力的增长。
全年预期:按照现在每月20万的规模,全年240万,或者再有一些增量就270~280万辆的规模;已经属于叫做翻倍的调整,翻倍以后100%和120%没什么太大区别,再调整的热情不高,下次调整等7月数据出来后。
七八月预期:肯定相对会淡一些,一般厂家休假,天气等购买热情不高;。在总量来说,在20万左右的规模之上的徘徊。下月属于季度的通知月,像特斯拉这些企业,他们可能不一定销的高,零售突破20万的可能不大,7月份小鹏也已经上市了,然后其他也在陆续上市中,会比较平稳的做好业绩,不会把业绩做到太大的波动,7月份认为还是属于走稳或走的相对弱一点的状态,环比出现小幅下降,我认为是完全正常的。
传统车销量的下降: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在新能源车这块形成比较大的量的增长。这个并不属于正常情况,正常情况下传统车应该是增长状态,因为芯片的缺损导致整个的供需出现矛盾,企业会把所有的资源放到他认为重要的方面上去,要不就放到豪华车,要不就放到新能源来。合资品牌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的表现都是比较突出,要力保新能源车的销量的快速提升,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A级纯电的增长:北京5月份放了6万个牌照,54,000是私人电动车牌照,对北京市场购买a级电动车的促进明显。6月份环比较强增长,北京市场贡献度比较大。广州市场由于疫情近半个月的封市,整个下滑在10%。
新能车销量压力:成本的增加,可能不挣钱,但不会形成销量压力,新能源车本来也没想挣钱,主要是多卖车,然后多增量,多搞点油耗积分跟新能源积分,新能源车利润现在已经极其不重要了。政策补贴再退也没有影响了,大部分都不在乎补贴。
芯片短缺:7月底相对明显好转,8月份各家的资源相对宽松,而资源宽松的时候就会快速的消化库存的芯片,大家心态稳定之后,整原有的芯片的库存就会释放出来。本身就不是完全缺乏,而是因为炒作而带来的缺乏。
特斯拉出口:国内需求是相对比较稳的状态,但也没有太好,否则不会急于推出model Y出来。出口销量下降,属于在季度中的调整,按照特斯拉的销售原则,基本来说都是季度销售核心的统计。在这个情况下,它季度最后月,一般来说都会出口量是比较小的规模,而在季度的第一月跟第二个月出口量都是比较大,因为它的运转周期可能要30天~40天这个规模,现在你看这个月的出口的量,到欧洲去卖就来不及了,就得要进入它三季度的销量。是结构性的策略。
model Y标准续航版:定价也是非常有竞争力,实际上价格调整,也调整了就5万块钱的空间,大概属于他的15%的毛利率;消费者加补贴能带来六七万的影响。不这么做,无法支撑,还是优先提升量,去做增长。七月份又不是旺季的月份,收订单为主,到9月份的时候可能会出来奇迹性的销量,可能会达到3万以上或4万以上的销量,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Model Y 月销2万5,年销30万没问题的。其实model 3肯定要大幅减少,量可能就model Y的一半,合起来两个在40多万到50万的规模。#股票##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
FROM 113.14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