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四海:借痛快兄帖子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还是继续不看好CC。不是说CC很快就不行了。而是相对比亚迪的强势崛起,CC会逐渐黯淡无光,并且在行业内边缘化。几大自主都有各自的成功路数和创始人光环。也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各大粉丝团基本互相看不上,若论对立程度,尤以比亚迪和CC粉丝为最。这也是两家企业非常对立的路线和风格决定的。下面说说我认为的主要对立方面。
1、 技术为本对营销为本(这里的说法都是相对的,不是说比亚迪不重视营销,CC不重视技术),这是根据创始人及公司从出生或者基因里就决定的品性。比亚迪的立司口号—技术为王,王传福做科研出身,建立了一个有强烈工程师文化的技术团队,这是比亚迪的最核心资产。他们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强大的新能源技术体系。CC的技术要至少差一个级别(觉得CC技术很牛逼的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对CC 技术总体评述发言,我在这里很少说话),CC的营销远比技术牛逼,以H6为例,比亚迪12年率先推出涡轮直喷加双离合配置,其他自主也陆续跟进,唯独CC到16年还用那台外挂涡轮的电喷发动机配手动变速箱(齿比有问题,低速挡难挂),一没技术,二没质量,竟然连续几年拿了销冠,靠什么?不就是营销吗?h6营销有多少骚操作很多人都知道,能单独拿出来写一篇,我认为H6的营销算是中国产品这十年第一成功营销案例。H6多年的成功积累了大量客户,也让CC挣了不少钱,CC想往上走了,先后推出H8、P8,都因为技术问题草草退市,H9初期也遇到大问题(幸亏坚持住了,不然没有后面的炮和坦克了),说明几年前CC的技术能力还是很薄弱的。怎么短短几年感觉一下子成了自主技术龙头?还是营销!17年p8上市前宣传平台5年研发花了150亿,看多年财报研发投入也没这么多,但CC知道它的粉丝和潜在消费者信。CC最核心的资产不是技术也不是产品,而是它费劲心机和金钱,营造的在其粉丝心中的自主第一形象或者人设。我之前说过,别家是营销是为了产品,CC是产品为了营销。当然有钱了后,研发费用增长也很快,技术升级也很明显,同时,因为自主技术的突破和新能源的冲击,传统技术比较容易买到了,经过CC营销包装成自主技术先锋,反映到股市,CC近一年的表现,市盈率已经从传统行业股跳到科技股水平了。为什么都是说CC?以为比亚迪技术牛逼,营销垃圾算是共识了,不需要费口舌。技术/产品和营销不能分家,如果简单的估算比例的话,比亚迪是七分技术,三分营销,CC则是三七开。从今年开始,比亚迪和奇瑞等以往技术硬核但营销弱鸡的车企要崛起,而此消彼长(不得不说自主的发展必先内卷),CC营销型企业的原型就会显现在大众面前。而且过度依赖营销的CC有些掌握不好分寸了,欧拉好猫芯片门就是例子。
2、 核心零部件自研对外采,多年前我和CC粉丝辩论过这个问题,当时很多人都把CC看成组装厂,就会做个外壳。CC粉丝的观点是,CC可以从全球采购最好的零件,所以品质好,世界大厂也都这样。我说,那些是实力超强的企业,核心零部件即使不是自己的,也是子公司,或者控股/交叉控股,最次也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外资实际是是有扼制中国车企发展的隐形联盟或者默契的,早年自主车要配自动变速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比亚迪做新能源更是一条开拓新路,披荆斩棘的事业。核心零部件都要自己做,不能依赖外部。这里有一些原因,一个是比亚迪做的时候,新能源产业链还没形成,很多零部件都是自己定义和制造。再一个,比亚迪被外资供应商卡过脖子。当年秦dm要上市时候,供应商在某巨头的授意下,断供了电动转向助力器(遥控驾驶要用),想延缓秦上市一两年,结果比亚迪花了几个月自己造出来了。外资对有潜力有抱负的自主企业肯定会下场围堵,比亚迪和奇瑞都遭遇过,如果一个自主企业没有这种经历,那么恐怕还没被当成真正对手。他们希望自主企业挣钱后,花高价购买外国零部件和一些过时、边缘的技术,这样的企业发展会在相对可控的空间内,而且能一直保持技术优势。比亚迪的全核心技术自研,垂直整合制造,未必是最正确的,但绝对是目前最合适的,也是业内最强大的。今年下半年芯片荒,全博世方案的CC慌了,临时抱佛脚找到比亚迪。更早的时候,CC打算电动车的电池都用LG,如果不是政策限制,国内产业链崛起,恐怕不会改。这个牌子及其车主粉丝非常崇尚“洋气”,CC总品牌下的子品牌都有那股味道。再直接的说就是追求外中内洋,它既宣扬要自主研发,又在关键零部件商使用国际大牌产品,实际上是互为表里,矛盾统一的,只是在不同语境下,表现不一样,你们细品就能体会到。所以比亚迪的路线和CC的路线可以说是水火不容,也是两边粉丝互相看不起的原因,到底谁会最后胜利?这两天比亚迪有个宣传汉的零部件供应商列表,其中大部分零部件和绝大多数核心部件都是比亚迪及其子公司提供,除了个别杂音,大多数人都对比亚迪这种全自研非常肯定。中国科技落后西方几百年,受了接近两百年的欺压,尤其是落后于日本的耻辱,没有一种自信有技术自信那心里踏实和有底气。还有华为就因为芯片制造卡脖子受了很大挫折,更突显了比亚迪这种全产业链企业的强大和可贵。孩子还是自己的好,这个道理老百姓都懂。一旦比亚迪的技术优势兑现,做出像dmi这样成熟先进的产品,广大国民会对其抱以最强烈的支持。在这种市场氛围下,包括CC在内的自主车企都要强化核心技术的自研与可控,但我对CC的能力抱有怀疑态度。
3、 专家型企业家对和能人型企业家,企业家不仅决定这企业的发展和成本,自身的光环也能吸引大量关注和粉丝,为品牌发展助力良多。看看特斯拉的马斯克,个人推特的影响力就超过无数专业媒体。改革开放,机会满地。一些先知先觉,敢想敢干的人先抓住机会挖到第一桶金,甚至积累起庞大的产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有自己的主要路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勤劳致富的曹德旺,会搞关系的王健林,会玩资本的许家印。这些先富企业家大多数不是来自专业领域,有些甚至是草莽出身,但他们用自己的灵光、魄力和资源等优点优势,成功的创立并驾驭着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大企业。这些人和他们同时代以及更早成功企业家,我称为能人型企业家,他们一般在传统行业而非高科技行业,即使涉及到科技领域,也可用战略眼光和驭人能力从容掌握。这些企业家都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和光环,有那个激情年代走过来的时代烙印,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和崇拜。这些耀眼的企业家里当然也有CC的WEIJIANJUN,他的经历好人设也非常传奇:军人转业,管理铁腕。酷爱汽车,精益求精。公司口号:每天进步一点点,非常朴实接地气。他就像亲戚朋友口口相传的哪个地方的非常牛逼的人,让人钦佩羡慕。凭心而论,能把CC从一个地方修理厂做到自主一线大厂全中国也没几号,这样的人物不仅是CC粉丝也包括很多人的偶像和榜样。中国经过高速发展后,行业更加成熟,竞争更充分,机会不再唾手可得,以过去的思维也很难取得成功。而且中国很多产业处于中低端,如果再想往上走,就会不可避免的与占据中高端的外资直接碰撞,其往往掌握先进一代甚至几代的技术,让国人望而生畏以至于绝望。而且在中高端产品上,中国企业的成本价格优势不明显。要想向上突围,必须在核心技术上突破外资的围追堵截。路线也就两条,一条是一步步追赶,直到最后接近拼刺刀决出胜负,代表是华为硬刚思科。另一条则是绕过眼前的技术壁垒,另辟蹊径或者跨越式的走出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代表是王选院士跨过二三代技术,直接攻关第四代激光照排技术获得成功,让汉字打印用上自己的技术。核心技术研发,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尤其是后一条路线,而且一旦路线选择失败很可能万劫不复,成熟企业一般两条路线结合,奇正结合,风险可控。这就对现在的企业家提出来更好的要求,如果不能充分的对行业技术有深入理解,仅凭高位就想开上帝视角是很难的,关键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不是职业经理人能做的,还得靠企业家自己。所以这时候,技术出身并且对技术发展有深刻远见的的企业家就会有一定的优势,我把这类企业家称为专家型企业家。这里引出王传福,他自小就有这学霸光环,八九十年代的研究生,26岁就是副处级研究员,如果按正常路径,王传福应该是电池领域的专家教授,学问优长,著作等身。可王传福偏偏不走寻常路,放着铁饭碗不吃,硬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他这这个选择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王传福是一个技术狂人,技术为王就是他的标签,接触他的人反映,比起企业家更像一个工程师,但这远远不够,王传福至少还有五个特质:一、徽商的儒雅与朴素,并且富有家国情怀,这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二、猎犬一样的嗅觉,从创业以来,几乎抓住了每一个机会,每一个风口,不管是电池还是新能源,就是疫情也能变危为机。三、雄鹰一样的长远眼光,这应该是王传福最被人称道的一点,他总能提前多年精准预判未来的技术趋势,并做好产业布局和技术储备,在这个行业无出其右,同时他还有国际视野,早早出海,四处开花,是中国少有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四,虎身上的王者霸气,敢想敢干,永争第一,不惧险阻,不恤人言。当年顶着股东反对压力,执意做车。做新能源车触动传统势力蛋糕招来全网黑,发动进攻凌厉至极,不给对手留活路,看刀片电池的营销,打破行业内的一团和气,简直就是掀桌子。五,牛身上的犟劲和耐性,比亚迪因为标的问题吃亏太多,打死不换。中文按键标注错了也认了。从提出要做电动车已经快二十年了,这中间稍有风格和高潮,但大多数时间都在深耕长犁,坚持到现在才有了今年的爆发,这背后有不计其数的嘲讽和背后使绊子,但王传福还是忍耐住了。以上五点,一个人能有一两点就足以取得不小的成功。所以王传福能成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赢得股东、员工和粉丝的支持和认可,是我说的专家型企业家的典范。我认为从能人型企业家到专家型企业家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从国外看到影子。例如美国,早期的经济大发展时期出现的是洛克菲勒,卡内基等枭雄企业家。到战后中生代以盖茨、乔布斯为代表的企业家,都是对本行业内技术发展的理解极为深刻。中国因为改开时间短但发展非常迅速,而压缩了这个演变过程。WEIJIANJUN和王传福都是这个时代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各自创造了行业内发展的奇迹。纵向比较CC和比亚迪。十年前两家不分伯仲,五年前CC占上风,现在,CC还是有局部优势,但天平已经向比亚迪倾斜,未来十年呢?CC由于创始人的风格,比较传统和稳健,主要做符合当前需求能卖得出去的产品。非常懂得消费者心理,营销水平一直在一线。善于找到自己的定位,发现还有空缺的市场,如它的越野车。技术发展也非常上进,最近几年加速突破。但是在今年汽车市场已经亮出换道信号后,CC无论油车、越野车多风光都掩盖不了新能源布局的偏狭和薄弱。在这条未来竞争的主干道上已经远远落后比亚迪,在可预见的未来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也是我开头说为什么CC未来会在比亚迪面前黯淡无光的原因。王传福做电池出身,后来延伸到太阳能,电子和汽车、轨道等等非常多个领域(我了解的已经涉及海陆空天),其实这一切的核心就是能源,这个曾经引发两次科技革命的牛耳,现在是最有可能触发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因素。巴菲特的搭档芒格曾经评价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结合体,但我觉得更像是刘邦和韩信的复合体。外界对比亚迪经常有个担忧,担心起涉及领域过多而不精专。但我觉得王传福这样既有战略决策能力又有技术洞悉能力的人,是既能将将(产业)又能将兵(子产业及项目),而且多多益善(当然都是围绕核心的)。各种技术、资源和项目在他领导下的产业群协同、碰撞,能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一发不可收拾。都知道比亚迪不只是造车企业,其实是一个巨型的孵化器,将来能孵化出多少东西,不敢想象。这里说的很多,主要是我觉得这块重要,不同风格的企业家会带来不同风格的企业,也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上限。我十年前开始支持比亚迪,就是把中国汽车追赶世界水平的希望寄托在它身上。
本来就像发点评论,没想到写这么多,东西断断续续写的,想到什么写什么,不是正式文章就不梳理了。我大胆推测王传福是继任正非之后又一位民族企业家。说到任老爷子,他算哪一类企业家?这我不敢说,但他也是科班出身,还曾经自学通信技术,在部队有研究成果,当然懂得科研,这对他执掌华为庞大规模的科研大军有很大帮助。华为为什么这么有战斗力,最关键就是有这么一位厉害的统帅,不然一盘散沙。我以前有篇文章写到,西方企业最怕的是中国科技企业的大兵团作作战。他们长期是对抗不了聪明、勤奋和敢拼的中国人的。中国民企科技企业一旦科研人员过万就几乎不可敌。这里提一下李一男,曾经的华为太子,叛出后,任正非动用全公司资源不惜一切代价绞杀,说明这种具有技术洞察力和战略眼光的人才对华为的重要性和威胁性,不为所用就要干掉,还有互联网的几个大佬,几个平台型企业崛起有一定时代因素,不好评价。比较看好的新生代企业家是大疆的汪涛。下一代企业家领袖可能出自数字产业和一些新概念产业,已经不是我的知识储备能把握的了。
我一直觉得CC为代表的发展起来的汽车营销方式,把已经汽车知识浅薄的中国消费者更往坑沟里推,几张PPT就把艰苦钻研技术的给比下去了,把粉丝洗到说什么都信,新技术刚拿出来就要和人家十几年几十年的一较高下(曾经看到有CC粉丝拿其新出的越野车要日系老牌竞品比较可靠性),几乎没有一点基础工业常识。中国人没有经历前两次工业革命洗礼,只赶上第三次的尾巴,大量人口近几十年从农村进入城市。传统文化也是轻视工商,年纪大人思想守旧不接纳新事物,年轻人好高骛远,娱乐至死。进汽车领域,全都是吹水,现在好像不说自己是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都不好张口,看汽车论坛都花花绿绿,一个技术讨论帖都找不出来,全是什么感受体验之类的,简单的数据都挤不出来。这样下去,真担心中国几代人艰难实现的工业化会退转。这就是我最讨厌这类营销的原因,连带讨厌始作俑者。中国汽车想要战胜对手没有捷径,根本上还是技术!买也只能买一时和落后的,还滋养了国外对手。中国汽车赶超世界车企只有新能源一条路,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我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人,一心期待短期内能看到一个世界级的中国车企。我觉得某些企业忽悠消费者搅乱市场,获得了短暂的成功,而其上限不高,吸食过多养分,纯属浪费。还导致攀爬技术高峰长期处于艰难奋斗中的企业营养不足,挣扎求生(这也算磨炼吧),是我个人长期反对CC的原因。高端H8、P8\WEY搞一通模仿测绘,把外观内饰搞豪华,定义出“自主豪华”产业升级之路,而不是正常的技术突破开路,根本就是笑话,目前看结果也并不成功。如果CC能靠这条路(这算是几年前的看法,CC现在技术上进步也很大,但水分更大)成为世界级车企(销量进前五),那我觉得CC牛逼,WJJ牛逼,英雄不论出身,成功者不受谴责,到时候我也去吹CC。比亚迪也不都是委屈,营销也学坏了不少,新的粉丝和车主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打铁还要自身硬,即使给足了物资养分,吸收利用不了也成长不起来。过去吃尽了营销的苦,目前基本算是补足了课。比亚迪能有现在的成功势头不是天上掉的馅饼。就说到这里吧。
--
FROM 61.1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