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记得1995年去深圳出差,比亚迪还是一家紧跟富士康的一家代工工厂。直到2008年,比亚迪开始转向汽车制造,用了14年的时间,EV车的销售世界第一(63万台)。
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销售56万台,大众汽车33万台,通用25万台。当然特斯拉全部是纯电动,而比亚迪还有一半PHEV的汽车。
而世界最大的日本汽车呢?根本没有进入前四。丰田电动汽车销售是世界第22位,本田是30位。
当初听日本专家说,日本在汽车制造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汽油车与电动车区别就是发动机,变速箱与蓄电池的区别,日本要赶超只要把发动机变速箱变为蓄电池就可以。
笔者在这个专栏中提到过,特斯拉在美国的工厂使用蓄电池是日本松下,而在中国工厂就放弃使用日本蓄电池,而是采用中国制造的蓄电池。
电动汽车最大的成本就是蓄电池,大约占30%-40%。电动马达只有不到10%,其他的电子控制装置在14%左右。所以谁在电池上有发言权,就有等于在电动车制造上有发言权。
中国是蓄电池生产的大国,比亚迪自身就是一家电池生产厂商。
现在丰田公司为了在纯电动汽车上赶上,与比亚迪合作,由比亚迪提供电池生产纯电动汽车。
并且,比亚迪通过丰田的销售网络,在日本销售比亚迪的电动大巴。目前京都等地的大巴都是比亚迪生产。
有人要问了,如果材料都知道,加工都知道,作为制造大国的日本为何不能造出价廉物美的电动车?
并且,美国的特斯拉就是使用日本松下的蓄电池,日本是可以制造蓄电池,又有汽车制造经验,赶上美国,中国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汽车蓄电池的单体电池成本构成:阴极材料42%,加工费用23%,隔离材料10%。
一般的观点,如果加工自动化,应该成本就可以降低,品质也可以保证。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简单。
阳极,阴极,以及隔离材料都是长条薄膜,这些都要重合起来,像海苔寿司那样卷起来,成为棒形。这样的加工工程全部机械化,是一件非常复杂,精细的过程。
各个公司把这个加工工程当作最高机密保护。
松下公司在日本和歌山与美国内华达都有工厂。比亚迪与松下的生产能力与设备投资额有个内部资料:
每年的生产能力作为电池的容量的话,80:59。设备投资额(100万美元)60:100。
也就是比亚迪的生产能力是日本的1.4倍,而投资金额只有日本的60%
【 在 aboveall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s://m.toutiao.com/is/kX9rAsj/ \- 日本哀叹疫情都没有阻止中国电动汽车前进的步伐 \- 今日头条
:
: 桥本隆则
:
: 最近笔者一直在想一件事,为何中国改变疫情对策后,日本是第一个对来自中国的游客实施特别的措施。
:
: 就在中国改变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203A」
--
FROM 61.4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