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北京,49年入国军,刚买了一辆价格不贵且销量还可以的油车,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就不直接提车厂名了,我给它起个外号吧---麻将厂。现把详细经过写下来,希望对大家特别是小白、新手能有所帮助。废话不多说,过程如下:
(1)先问了一圈亲戚、朋友,确定了该车厂以及初步的目标车型A款,算是有了一个起点,有的放矢。
(2)然后在官网上确定麻将厂的正规4S店在北京有哪几家,从地图上看好位置,规划好看车日期和路线。
(3)开始抽空实地逛店。先从市内的4S店开始逛,发现这些市内店可能都是多少年的老店了,老气横秋,一进门就让登记电话,不登记电话就不给算价格。然后又去了几个郊区的店,有的店很大,有的店挺冷清,经过对比后决定从郊区店买,虽然路途较远,但是貌似价格可以更低一点,市区店可能因为地段的原因导致销售成本较高,多跑点路最后便宜大几千,貌似也挺划算。
(4)想好从郊区店买之后就开始逛更多的郊区店。虽然市内店不一定都小、不一定都贵,郊区店也不一定都大、都便宜,但是有一点是肯定,那就是务必要多逛几家店,不要只逛一两家,别着急定,一是因为可以对比一下形形色色的销售人员然后选个靠谱的,二是因为有的车这家店没有,但是那家店有(包括不同颜色的车身实物)。这样逛了多个店之后总算是把各种车都看全了,价格也有数了,另外感觉销售们其实也都差不太多。
(5)起初的目标只有一款车即A款,看了两次后就扩展到A款、B款,但是没打算换车厂。有的汽车城会有多个厂商的4S店紧挨着,当时我站在他们门口,想了想还是算了不进去了,精力有限,眼睛也看花了,在没有强烈理由的情况下就暂不打算换厂商了(其实我的想法并不可取,还是应该多逛一逛看看各厂实车,如果没有明确目的可以按销量去看车,毕竟销量大的坑会少一些)。不过有一次还是忍不住顺路去了另一个厂商的4S店,想看看它家传说中的一款油车,这款车与麻将厂的A款比较类似,且这个厂商的牌子要比麻将厂高一格。进去后就感觉牌子高一格后销售方式可能也有所不同?因为这次销售竟然问我的职业,暗示(不是明说)视职业、职位、身份可以再便宜一些之类的(教师职业、医生职业、领导岗位可以更便宜?)。我心里就有些感慨,是不是高端品牌/奢侈品都是看人下菜啊?会不会是因为利润足够大,所以可以根据客户收入程度动态调整利润高低?瞎猜的。
(6)又逛了几次后,目标车型从原先的A款、B款转向了C款、D款,价格相差也不算大。A款、B款两款车不是同一个类别的,但是对应的共同特点是车长较短,小区好停车,不过都没有喜欢的颜色,而C款、D款对应的共同特点是销量更大,且喜欢的颜色有现车。
(7)到底买C款还是D款以及具体什么配置是下一个头疼的问题,期间恶补了一些汽车知识,什么内饰、科技之类的就不研究了,也不追求,能省钱就省点钱,所以就把有限的精力重点放在研究发动机和变速箱上。当然短时间内也研究不出啥门道来,什么自吸vs 涡轮增压,什么6AT、CVT、DCT,什么干式双离合vs 湿式双离合,学习了一些知识,也下载了XX家和XX帝两款APP,在上面看了一些视频以及网友的评论,偶尔也是能听到一些大实话。对于各类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优缺点,网上的评论参差不齐,但大致也趋于一致,然而我感觉价格才是主因,对于自吸的发动机很多车友都看不上,但是如果自吸的可以便宜很多,那我就不纠结了,缺点也忍了,毕竟就是家用,市内都懒得开,高速更少。但问题是C款的自吸与D款的涡轮增压的价格相差不大,D款的定位还高一点,那还纠结个啥,于是最后决定入手D款。
(8)我是从看的最后一家店下单的,没有吃回头草。根据前面店的报价,我把最低价告诉了该店的销售,而且说这月就要买(当时快到月底了),销售给我算了一个更低的价格,再加上销售看着比较憨厚一些,我就定了从这里买了。因为天色已晚又比较累,打算第二天带着钱来签合同,销售非常希望我交一个定金,我不愿意交,但是聊了半天直接拍拍屁股走人好像有点不近人情(唉),也怕第二天有啥变故还得重新谈价或者重新看车,所以为表诚意同意交定金(唉),但是我的条件是定金低一些,且我现在就去库房选一辆车(该店这款车的现车较多,去库房主要是想看看出厂日期,以及窥视一下该店的实力),然后再交定金,销售也答应了。基于所谓的先进先出的原则,销售不让我选本月最新到店的车,我也就让了一步,选了上个月到店的车,生产日期也是上个月,里程数也很少。
(9)接下来说一下车价计算和全款贷款的问题。刚开始看车时起点是小白,因为听说贷款可以便宜很多,例如全款可以优惠3万,贷款则优惠4万,销售说的也是贷款各种好各种合适,所以倾向于贷款买。但是网上都说贷款有隐藏坑,销售说的不算,银行说的才算,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闭眼理性分析后决定全款买,不再理会销售的各种说辞,哪怕最终真的会贵点也图个省事省心。当然全款也有两面性,如果是买房的话,因为自己个人去调查房子的背景不如银行调查的深入和专业,所以通过贷款让银行介入可能会增加一定的安全系数,而全款买房后若发现房子其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纠纷,就坑死了,但考虑到买车的钱跟买房没法比,又是官网正规店,于是就不选择贷款了,免得踩贷款里的坑。若理解不对还望大家指正。
以下为全款买车价格的计算公式:落地价=裸车价格+购置税+保险+其他收费,这个公式大家都知道。其中:裸车价格=开票价格=标价-车价优惠,例如一辆车标价是16万,可优惠4万,那么裸车价格就是12万,同时这也是开票的价格。
谈到“车价优惠”,不同的车型优惠程度是不同的,需要实地去问才知道,例如16万的车可以优惠6万,旁边14万的另一款车只能优惠3万,可见优惠与标价不是直接成比例的,无法推算,只能实地询问。
“购置税”的税率是10%,这是交给国家的钱,提到购置税时就不得不说一下“增值税”,大家平时买东西开发票,如果仔细看的话会看到里面都含有13%的增值税,裸车价格中也是含有增值税的,所以计算购置税时需要把增值税减掉,避免重复交税。这里还要提醒一下,个别销售比较贼,报裸车价格时候会故意去掉13%的增值税,显得价格更低,所以大家问裸车价格后都要追问一句是不是包含增值税。假设不含增值税的价格是N,那么裸车价格=N+13%N=(1+13%)N=1.13N,所以反推一下,用裸车价格÷1.13就得到了不含增值税的价格N,然后再×10%就能算出购置税,总结起来就是购置税=裸车价格÷1.13×10%,也即“购置税=裸车价格÷11.3”,这也就是大家常提到的购置税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算价格时就是购置税相对较难理解,不过明白之后你自己就能算总费用了,都不用销售算,看车的后期阶段我都是一边听销售说一边用计算器自己算落地价。
“保险”是合在一起收的,但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必须交的交强险和车船税共1000多点,剩下的是商业保险包括若干项,一般没法改,必须买。商业保险需要根据裸车价格而浮动,但因为谈价时价格未最终确定下来,所以谈价时的保险费也是估算。有的销售比较负责,能直接较为准确的估算出保险费用,而有的销售为了卖车而喜欢往低了估,例如最终保险是5400,有的销售在谈价时估算的是5600,这就比较好,而有的销售估算的是4800,这就有点贼了。另外交的保险费只是第一年的费用,所以比较高,到了第二年如果没出啥事的话就会降下来,而且自己可以到时去买其他家的保险,项目也能自己选(贷款的话好像听说不能随便换保险?因为没贷款所以不太清楚)。
至于“其他收费”,花样就多了,可以包括上牌费、出库费、新车清洗费、额外延长保修保养的费用(俗称双保)、各种捆绑销售的附件等,各家店的收费名称也可能不一样,有些项目是可以砍掉的,有些是不让你砍的。而且注意,“其他收费”往往会和前面提到的“车价优惠”联动,说白了就是你如果把其中一项收费砍掉后,车价优惠可能就有变化,总之咱们还是要仅仅抓住落地价来算总帐。例如单独的某项收费是2000,此时车价优惠是4万,当把这项收费去掉时,车价优惠也就降低,就变成了3.8万,反过来如果原先的车价优惠4万中包含了这项费用,当把这项单独拎出来后,车价优惠就能变成4.2万(总价是不变的)。到底是单拎出来还是放在车价优惠里,该怎么选?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利弊,说的可能不准确:单拎出来有一些优点,一是这样车价优惠可以更大一些,裸车价格就可以再低一些,进而购置税就能再少几百元;二是明确这是收费项目后4S店就不能糊弄,例如双保,你在缴费单中明确支付了这个费用,至少有了凭证,那么以后4S店就不能抵赖,因为你明确花钱买了这项服务;三是仍以双保为例,单拎出来就有双保这一项,算到车价优惠里就没有双保,同样的落地价,为何不多带个双保?但是缺点呢,就是万一出问题退款时,因为这些单独拎出来的费用不是车价,所以很有可能不能退了,例如清洁整备费之类的,那时损失有些肉疼。大家自己权衡利弊吧,我更倾向于单独收费项目越少越好(如果不妥请大家指正、补充)。
(未完)
--
修改:ade2008 FROM 123.115.221.*
FROM 123.1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