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为什么没人骂是因为完全充分的竞争,这是消费品市场。滴滴快的优步的合并造成出行平台的垄断,这是事实。众多司机反映的抽成30%+也是事实,至少我每个月打车几千块基本都是抽成30%+。
在中国制造业普遍毛利十几个点的情况下,作为民生服务的巨无霸公司应该毛利什么水平,应该有问号
【 在 springautumn (springautumn)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滴滴,我再说点数据,滴滴平均每单车费才22块钱,看着抽成高,平均抽成比例22%,其中这里的一半是要作为司机和乘客的补贴出去的,至于高德的竞争,价格就是很有效,一度滴滴的份额都快掉到60%以下,滴滴搞了特惠快车才把份额抢回来。
:
: 滴滴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商业社会在没有损害乘客利益,平台为司机创造了工作岗位,无论抽成多少,这个市场行为,滴滴要是抽成高了,自然没有人开车。实际上,你去看看制造业,格力一台空调售价2000块,成本只有1200(包含物料,人工,营销成本),但是工人只能拿到40块,在某些人眼里是不是要喊打喊杀了?实际格力的工人在当地算高工资了。可能有人说了,滴滴只是提供个平台,可是跟格力有啥区别呢,滴滴有那么多服务器,程序员,甚至还需要1万多人的客服,这些都是平台提供的能力或服务,都是成本。至于这块怎么定价,见仁见智,至少从uber,grab来说,他们那么高的抽成比例,也不怎么挣钱。
:
--
FROM 111.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