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说我这个是拖儿,笑死去。
我这个年龄段了,还给一个卖车的当托儿?
另外我这个车不是闵庄店买的哈,只是他家有2门版展车,让领导“冲动消费”了而已。
价格不方便谈,属于特批友情价,说过了有他们圈子内的朋友介绍。
---------------------------
家里的辅助用车,主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活动范围不出北京市。
汽车行业的朋友不少,有特斯拉的,新势力的,BBA的。听了下大家的建议。
1 先去看了特斯拉,三电遥遥领先,二手车市场证明一切。可惜领导实在是觉得新的3和y还是太丑,这个毛坯房不忍下手啊。另外当天没约上试驾。
2扭头去看了小米SU7,外型打了9分(如果给刚毕业的小年轻用,估计就是10分了),试驾了一下,整体也不错,不过智驾不能体验,显然是没信心; 当天一冲动就差点下定了。可惜排产要半年以后了。 冷静了2天,最终还是感觉小米品牌+电车 这两个事儿怎么感觉都不靠谱。至少等2年,撞的也差不多了再说吧。
3 我推荐看看鸿蒙智行, 车型推荐了智界R7和即将上市的M8; 领导首先是觉得两个车外形都不符合她的预期;另外对奇瑞和赛力斯的品牌力没加分项; 市区短途开车,本身就想自驾为主,对智驾和彩电大沙发不感冒。最终连个试驾的兴趣都没有了。 我个人其实对R7很有好感,整体定位清晰,车的核心几大要素整体处于国产第一梯队,唯一有点小不爽就是,25年后面的这几年,是个电车技术大爆发的周期。买任何一辆车,都是上牌后既out的状态;电池技术爆发前夜,L3过审放行,价格白刃战,落后产能被洗牌出局。。。 太乱了。
4 第三天很快就确定了选车重心,逆势回归油车BBA吧。 奥迪亏机油出了心里阴影,奔驰轿车C 这代不喜欢;很快看中了宝马新款3系;价格裸车20万以内;现车充足;而且销售服务特别到位(N年前陆续多次去宝马4s店,销售忙的都懒得搭理你,买个车还得求着他们,由于服务问题,多次和宝马品牌擦肩而过)基本就决定了买标轴3系了。
5 结果偶然在闵庄店,看到了4系的双门硬顶版(24款),领导一看,这完美符合自己预期啊,外形讨巧,用途匹配(最多2人车内) ,试驾后整体操控强于3系;二手市场口碑OK; 折扣力度也很诱人。最终就这个了。
总结下:
1 虽然电车占比越来越高,但总有一部分客群,短期还是认准了油车(我这个年龄段的周围朋友,打算25年买车的。油车:电车=大概4:1 )
2 曾经的BBA里,最抗打的宝马,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寞;光北京地区,就是平均每年1家店的关闭节奏(圈内说,马上又有4S和二级经销商要撤了)。
3 喜欢油车那个味儿的老顽固们,可以抓紧机会屯一辆了。这两年是车辆款式丰富,存量充足,厂家极力促销想扳回颓势。裸车价,3系20以内,30多买5系,X5大折扣; M240 6缸小怪兽30出头;这放在20年左右,谁敢想?
4 最后说下:近期选号 ,京A的是主号段,很多。 A0,A6,A8号段的都不少。可以满足虚荣心。
--
修改:touchstone FROM 218.240.129.28
FROM 218.240.1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