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oopchina.com/bbs/htm_data/24/0507/39858.html作者:持练当空舞
这几天,看到有球迷包括部分媒体都在意淫姚明和叶莉日后儿子的身高估计在225公分左右的消息,俺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也并不知道,这属于快乐抑或悲哀。有理由相信,球迷或者媒体的出发点均希望姚明叶莉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意淫到下一代身高更高的这种想法,实在颇有刚拿到鸡蛋就希望知道未来孵出公鸡母鸡的味道。
为国争光是姚明正在做的事情,尽管还没达到一些媒体鼓吹的“统治NBA”,但他毕竟在努力,可任何一个球员的最原始本质是一个“人”,有其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而不是单纯用来争夺国家荣誉的机器,姚明亦不例外,他有权利安排自己的私生活,甚至于,他有权利安排自己的职业、信仰、宗教等等一切私人问题。俺实在无法说服自己相信一些媒体或者球迷揣测姚明后代身高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所谓“姚小明”送进中国国家男篮,但这种良好意愿显然忽略了姚明是一个“人”,而不是生产巨人的配种工具。
若小姚小叶最终踏上红地毯,人们该为这对情侣感到高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人世间,爱情永远伟大值得称颂,但这就意味着尚未问世的“姚小明”从小就必须接受骨龄测试随后市队省队国家队按照人们为他事先设计的路线一步步走下去直到为国征战么?
中国篮球选拔与培养机制从来就没找到过北,各级体校从中小学开始注意那些尚未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孩子,并且通过所谓的“骨龄测试”方针,把日后身高丈二的汉子全都送进半军事化管理的体校观望其篮球悟性,当然,顺便还观察孩子们的身高成长速度是否符合“出人头地”这条标准。这种选拔方式,直接把一些具备篮球天赋并且对篮球具有狂热的矮个子剔除在外,而那些身体发育尚未成型的高个子孩子,会在统一调教模式下,成为投篮、运球、传球姿势仿佛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克隆产品。
两年前,俺参加一个球迷活动,一个球迷坐在俺身边抱怨:“为啥中国球员在场上看上去所有技术动作都像一个人似的?而NBA却有很多具备自己独特技术特征的球员?”在同一流水线下,被淘汰的产品是因为身高不足,变为成品的球员却都一模一样,别忽略其中还有万万千千的半成品在各级体校训练几年后遭到弃用,这批半成品的身高通常比常人稍高却达不到2米以上,体校呆了数载早就把文化课扔到脑后,重归校园学习成绩很难跟上,混迹社会却乏生存资本。这批在不合理选拔机制下遭到淘汰的半成品呢?有人关注过他们的生活么?在知识经济蓬勃的今日,四肢发达却缺少系统教育的他们,究竟该改行黑社会当打手还是摆一个摊子卖篮球彩票沾上篮球运动的最后一道光辉?
俺也是篮球人,生活圈子中会过无数球友,其中不乏体校退下来的主儿,身高如铁塔,球场上风驰电掣,问其师承渊源,淡淡一句回答:“被体校筛下来了。”在中国,喜爱篮球的孩子们,为了“为国争光”这块招牌,付出的已经太多太多。
国家篮球运动必须得到振兴,但这是建立在全民篮球水准提升的基础上,一个姚明或者一支国家男篮的成绩代言不了这一点。但说到全民篮球水准的提升,还有个颇有趣味性的段子:前几天,俺看到新闻中播报每周六中学篮球场将向社会开放,俺当时闻听这种“赏赐”口吻的新闻倒还当真一愣,球迷找不到地儿打球原本就是国家篮球机制发展不健全的一种现象,咋一周七天就开放一天,还貌似对球迷的恩赐了不成?
真正能培养篮球沃土唯一方针策略就是全民普及,中国篮球在这一点上做的还远远不够,意淫一个“姚小明”或者“叶小莉”无非再送到体校级级选拔成为一个特殊的个体,至于媒体连姚明下一代的身高都盘算的清清楚楚,只能说不合理篮球选拔机制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被认为天公地道。
俺期待着中国篮球复兴,但期望的是真正的全民篮球复兴,而不是尚未出世的“姚小明”或者“叶小莉”,更不是这种连未出世的孩子都盘算在内的“篮球选拔机制”!
--
FROM 61.14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