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NBA Review : 亞特蘭大老鷹隊:折翅又斷翅,雪上加霜
發表者 SteveLin 於 2005-08-10 02:42:56 (3808 人氣)
當一支球隊比擴張球隊夏洛特山貓隊還缺乏朝氣、缺乏希望時,你能期望它打出什麼樣的戰績?它又能變出什麼花樣?這季的亞特蘭大老鷹隊,就是這樣的一支球隊,戰績13勝69負,穩居「爐主」寶座。
例行賽戰績:13勝69負,聯盟倒數第一
跟我前一篇的公牛隊Review相比,老鷹隊真的讓我不知道該從何寫起,這支球隊在我對NBA有記憶以來,好像還沒像這一季那麼爛過,看老鷹隊的球賽,從頭到尾都是一盤散沙,球季前段Antoine Walker還在老鷹隊時,就看他一人打類似湖人隊的「8號戰術」(這麼巧,剛好他背號也是8號),往往就看到Walker以他那獨特不協調的步法與身形持球主攻,一下子外線出手、一會兒又擺臀切入,投不進沒關係,Walker會自己勇於爭搶籃板,然後再試一次;假設對手識破這個戰術,讓Walker難以出手時,他也一如湖人隊的8號一般,在逼不得已的最後關頭才會把球不自然地傳給隊友Al Harrington、Josh Smith、Josh Childress等人試試手氣,萬一隊友投進了他還得到一次助攻嘉獎。
當一支球隊完全沒有組織進攻,球員中也沒有可當領袖的棟樑之材以身作則,任由大家在場上玩起「fire as will」的遊戲時,往往就像傳染病一樣,足以讓一支球隊馬上毒走全身、瞬間瓦解。打過球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的隊友只顧自己投籃、甚少傳球,你一有機會拿到球時,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麼?要是我的話,一定不放過這個機會,選擇自己出手亂幹一通,不進都爽。這也是老鷹隊會打成一盤散沙、毫不團結的主因。
老鷹隊就在這種氣氛下,越打越回去、越打越不像一支NBA的職業球隊。這種時候,誰還會管戰績爛到什麼程度?
老鷹隊的陣容原本就算是殘廢的等級,陣中除了Walker以外,舉凡Harrington、Josh Smith、Childress、Tony Delk、Jon Barry等人,老的夠經驗,但是大都已近生涯末期、作用不大(或說教練不懂如何使用,君不見轉戰火箭的Barry是如何的虎虎生風?);小的都還太嫩,尚待學習。即便是次於Walker、看起來第二可靠的Harrington也都只是顧好自己就不錯了的貨色,何況整隊更找不到任何一個合格的苦工中鋒與分球控衛。中國成語「生於憂患」在老鷹隊完全不適用,因為他們顯然對自身的狀況搞不清楚,繼續胡搞瞎搞。
氣人的事還在後頭,在球季進行近三分之一的時候,病急亂投醫的老鷹把老將射手Jon Barry送到火箭隊,換回陣中缺乏的控球後衛---也不怎麼靈光的Tyronn Lue;接著在球員交易日截止前,再將Walker送回波士頓,以一換三搞來Gary Payton、Tom Gugliotta與Michael Stewart。
誰知塞爾蒂克會這樣交易的背後是有陰謀的,因為Payton擺明就是不願到老鷹隊報到,讓球隊將他釋出,然後再回到待得還算愉快的波士頓,實質上老鷹隊損失了Walker,只換回來兩支沒什麼作用的柱子,賠了夫人又折兵。
比殘廢還慘,老鷹隊已然步入植物人的境界。
任何人、任何事要進步的原動力就是「希望」二字,對於一支長期與「爛隊」劃上等號的球隊,我相信應該更容易感受到切膚之痛,想要出人頭地的慾望應該更高才對。老鷹隊自1998-99縮水球季以後,就與東區、甚至聯盟倒數的命運脫不了關係,最好的成績至多也僅能拿下單季35場勝利、東區倒數第五而已,到了今年更是跌到谷底;如果說爛得更久的公牛都能夠奮發圖強、逆勢反彈的話,我找不出老鷹隊無法產生原動力,反倒越來越爛的正當理由。
但是小氣又不懂經營NBA球隊的老鷹隊眾老闆們,幾季下來不斷地送走隊上的主力球員、不斷地做一些讓人摸不著頭緒的交易、不斷地放任戰績越來越爛,圖省錢卻又奢望著球隊能夠賺錢,猶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矛盾道理,讓球隊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如同從前的洛杉磯快艇隊一般,好球員不見得願意來,本隊的球員反倒力求個人的好表現,以期哪一天被其他球隊看上、脫離苦海。
因此,沈淪再沈淪,彷彿成為了老鷹隊不變的宿命,行文至此,一片愁雲慘霧,不忍睹之。
NBA是個商業世界,越強的球隊在電視轉播表上出現的機率與次數越多,像老鷹隊現在這種狀況,世界各地的球迷想要在電視上看到他們的比賽,可說是越來越難;還會想看到老鷹隊的比賽轉播在於,他們的比賽還是有可看性的,原因就在於至少老鷹隊中還有一個球員值得期待,那就是今年丹佛明星賽讓大家大呼過癮的「左手傲鷹」Josh Smith,他是我唯一可以找到的理由。
去年以第一輪第17順位進入老鷹隊的Josh Smith,菜鳥球季打了74場比賽,先發59場,平均每場上場27.7分鐘,得9.7分、6.2籃板,還有恐怖的1.95個火鍋,季末入選新人第二隊。我知道不用多說,有看灌籃大賽的球迷都清楚這傢伙的灌籃有多好看、多華麗,他以一人之力就讓近年來越來越具催眠作用的灌籃大賽重現風采,也讓大家有回到80、90年代那個扣將輩出時代的錯覺;另外,這小子的火鍋封蓋也不是普通等級,除了季末在平均火鍋榜上排名第12外,他蓋鍋的時機拿捏、封蓋角度,都是值得大家觀賞期待的十大好球候選鏡頭。
雖然目前Josh Smith還處在打體能球的階段,各項技巧略嫌粗糙,未來的發展性也尚未清晰,但是光是能觀眾產生期待這一項優點,就足夠他在NBA混口飯吃了,一如Jason Williams國王隊時期的「指東殺西」妙傳。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Josh Smith打不出來也就算了,如果他真的發光發熱、打出明星身手,那也肯定不會是待在老鷹隊的時候了,除非老鷹隊將來會有大破大立的動作、破釜沈舟的決心。
以現在的狀況推算之,對老鷹隊存有太大的希望與展望,就等於四個字:「緣木求魚」。
--
FROM 2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