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回顾,哈哈
体坛周报记者杨毅报道 秋风深处,闵鹿蕾黯然下课,离开了他执掌的北京首钢男篮帅位
。自闵鹿蕾1997年上任以来,春华秋实,光阴荏苒,已经12年。12年,返本还原,是为一
纪。
这12年间,有一次98-99赛季北京首钢和京师合并、孙凤武短暂掌印的插曲。但即使
把那一年刨除,自1999年重掌帅印迄今,闵鹿蕾连续带队10年,亦是CBA历史上在位时间
第二长的主帅,仅次于上海的“小诸葛”李秋平。今夏多有传言,说秋平可能在位不久,
此时秋平未动,小闵已经下课。
和秋平相比,小闵率领北京,从未染指冠军,也未跻身过总决赛,但前后共5次打进
CBA四强。自2002年之后,姚明离队,上海天崩地摧,直坠CBA底层。但在今夏姚之队接管
球队之前,秋平的帅位从未动摇。上海资历最老的篮球记者严子健曾经对姚之队的头目章
明基说:“上海队就算排倒数第二,上海滩也没人喊过秋平下课。”小闵却不同,三年来
北京连续无缘季后赛,首钢体育馆早闻“下课”之声。
及至下课,北京媒体的声音是如此平静,仿佛水到渠成,众望所归。在北京,甚至在
整个CBA的舞台上,闵鹿蕾似乎从未赢得过真正的尊重。在场下,他为人低调,沉默寡言
,缺乏名帅的威严;在场上,他常对角色球员破口大骂,却不敢约束队内的核心。这些都
让他的能力和人格受损。上任多年,外界仍称之“小闵”,后来有些年轻记者和球员改叫
“老闵”,但更多的仍是“小闵”。小闵退位,鲜见惋惜之声。
我知道,这些都是事实。小闵的弱点和问题,都已经摆在这里。但当一位教练要告别
他坐了10年的帅位时,他需要一个公正的评价。绝大多数教练的生涯,都以失败和下课结
束。结束就是另一段开始,下课并非毁灭,闵鹿蕾需要一个客观的评判,来为他的这段生
涯画一个句号。
这就是我想说的。和公众对闵鹿蕾的评论相比,他也许是CBA史上最被低估的教练。
他遭遇的失败和低谷,远没有像李秋平、张勇军甚至离开八一的王非那样多,但他从未被
冠以机智、精明、威望这样的词汇。而事实上,闵鹿蕾曾经拯救了北京首钢,远远延长了
这支球队沉沦的速度。他让北京男篮曾经发生的转变,在CBA极其罕见。
自他上任以来,在2002年之前,北京都是整个CBA速度和节奏最沉缓的球队。他们以中锋
巴特尔为核心,强调防守和阵地攻坚。在当时CBA大多数球队场均得分都已经过百的大环
境下,北京场均失分在80分左右,得分90分上下。靠着巴特尔的威力和内外结合,北京在
CBA四次位列四强。但在2002年初,巴特尔西进NBA,北京失去整个体系的核心,大厦将倾
,面临着和上海一样的危险。
但在接下来那一季,闵鹿蕾完成了他整个执教生涯里最出色的手笔。他彻底重建了球
队的风格,让北京队从CBA最慢突然变成最快的球队之一,从一支失80分得90分的球队,
变成一支失100分得110分的球队。在快如闪电的白人外援克里斯和CBA投篮最好的后卫张
云松的率领下,辅以三分手张敬东、焦健和年轻的陈磊,他们成了一支拼命奔跑、不断远
投的球队,就像没了姚明的火箭。他们在2002-03赛季常规赛名列第八,季后赛首轮3比1
力擒蒋兴权率领的新疆,创下CBA历史上唯一一次黑八奇迹。鲜明地转变球队风格,根据
不同的球员构成改变思路,最终赢得成功。闵鹿蕾当时做到的事情,失去姚明的李秋平没
做到,失去王治郅的王非甚至没敢做。
击败新疆那一夜,北京首钢体育馆是欢乐的海洋。那是闵鹿蕾执教生涯的巅峰,是那
些离开巴特尔的球员们的自我证明。但那只是一夜而已。一年半之后,在NBA失去工作的
巴特尔重归北京,闵鹿蕾从此再也没有获得过赞誉。
当巴特尔归来,北京不得不重新扭转风格,回到以巴特尔为核心的、缓慢的阵地进攻
节奏;焦健、张云松、陈磊们不得不放慢他们的双腿,减少他们的投篮。大巴依然是整个
CBA最好的中锋之一,他带领北京在常规赛成绩回升,在2005-06赛季赢得31胜,成为当时
的北区冠军。但他们依然从未打进总决赛,2006年半决赛0比3被已经势微的八一横扫出局
。没有巴特尔,闵鹿蕾带队打到了第四;有了巴特尔,不过只是第三。
巴特尔是闵鹿蕾的前队友。当他开始为小闵打球的时候,他仍然以“小闵”相称,这
是整个CBA球员对教练最奇特的称谓。巴特尔是个善良和义气的男人,实力也毋庸置疑。
但在他的内心,缺乏对冠军和成就的真正渴望。巴特尔在训练和关键比赛中的消极影响了
他的队友,当北京在主场迎来和八一的半决赛第一战时,莫科在巴特尔面前投中了27分。
当北京南下宁波的时候,他们已经自知难逃被横扫的厄运,就像5年前在上海被姚明率队
横扫一样。
但闵鹿蕾无法改变这一切。无论是由于巴特尔的实力、地位还是俱乐部为他付出的超高年
薪,闵鹿蕾都清楚,没有人能够改变他。在电视转播的画面上,常常出现暂停时闵鹿蕾对
巴特尔好言安慰,对张敬东、陈磊等人厉声责骂的画面。没有哪个教练想在球队里建立双
重标准,但小闵并不拥有那样的权威。在他的位置上,换了任何一名教练,也都无法改变
当初的情形。
在2006年进入四强之后,巴特尔再次离队,北京面临二次重建。但一支球队的整体性
,一群球员的意志,不像手心手背,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想让那些曾经快起来、充满
凝聚力、又重新慢下来、适应和依靠巴特尔打球的球员再跑起来,再恢复当初的士气和斗
志,难比登天。闵鹿蕾试图这么做,但命运的河流已经转弯,不像他曾经设想的那样流淌
。张云松从“小云”变成了“老云”,张敬东退役,焦健离队。球队“飞流直下”,闵鹿
蕾已经无力回天。
北京篮球脆弱的基础,也在伤害着这支球队。在这个时代,在中国体教分离的体制下
,已经没有多少北京孩子愿意放弃学业,进入对生命赌博一般的专业队。在市场平台上,
北京和宏远、东莞那样投入巨大的俱乐部相比,亦毫无优势可言。三年以来,闵鹿蕾面对
的,是一支青黄不接、日渐凋零的球队。
这就是闵鹿蕾的故事。他一直处在下课的边缘,而现在成真。这是职业体育的规律,
成王败寇,小闵要负应负的责任:他不是CBA最好的教练,临场一般,疏于应变,缺乏王
霸之气。但在北京首钢这支内忧外患的球队里,闵鹿蕾已经完成了一个职业教练应该做的
一切。他低调、忍让、鼓励、改变,在有限的条件下展开身手;他曾经捏合了一支团结、
特点鲜明的球队,这都是北京篮球美好的回忆。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闵鹿蕾柔中能忍、
忍中求变的个性,任何一个教练,都难以实现比闵鹿蕾更高的成就。
闵鹿蕾是个被低估的教练,他的外表、表达方式和经历,误导了外界对他的评判。他
谈不上杰出,但他绝不是很多球迷想像的那么平凡甚至无能。当贴着NBA标签的蒙克利夫
开始执掌北京队,要用他NBA的智慧和方式来面对CBA,北京球迷也许很快会开始怀念闵鹿
蕾。
而小闵已经关闭了手机,也正式关闭了北京男篮的一个时代。秋风乍起,闵鹿蕾的心
头,大概满是命运的叹息。
--
FROM 116.2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