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浅唱那抹伤
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622749NBA对走步是很宽容的,你引入advantage概念之后会发现,很多跳步包括低位落球之前的小碎步实际上没给进攻带来好处。所以只要这个所谓的走步在一个范围之内,NBA裁判不太爱吹,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早期詹姆斯跳步时候双脚不是同时落地。这个在fiba包括NCAA是铁定被吹的,因为fiba裁判在奥运会或者世界杯上经常会临时组队,这就需要在赛前设立明确的标准以确保三人尺度一致。而在NBA,裁判之间有磨合,裁判和球员之间也有磨合,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搭档,有足够的时间了解球员。
再加上NBA裁判各个变态的水平,所以NBA裁判可以做一件全世界对篮球还存在一丁点激情的裁判就想做但未必能做的事情,把规则当废纸,纯粹从篮球角度吹哨子。简单点说就是看动作本身有没有带来非法advantage,然后决定要不要响哨,也可以一定意义上抵消advantage。通常而言离篮筐越远,尺度就越松。比如詹姆斯经常被拿出来说事儿的双脚不同时落地,这既没有给他提速,当时詹姆斯本人也没有一个匹配的counter move。比如科比有一个轴心脚滑动27次的镜头,三分线外,身体有移动但是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好的进攻位置。比如安东尼有一个走七步拔起来跳投,裁判默认了安东尼即便运球也不会影响这个球的结果。这些球也许对最后结果带来了影响,但是在不影响比赛流畅性和尽量让规则对球员的束缚最小化让他们有发挥空间两条NBA铁律指导下,这种影响太过于微乎其微了。当然了,一些漏哨的问题我以后有机会再去细说。在这个前提下,球员越早进NBA,轴心脚就越次。吹比较高级教练带小孩比赛的时候,对面走步吹不吹他不太在乎,自己这边走步不吹他才会跟你生气。普天之下偕同一理,孩子不吃亏不长记性,你让他瞎玩长不了好毛病。
但是当球员进入禁区之后,这种尺度就变得严格的多了。一个是低位advantage从无到有的过程可能只有一瞬间,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个是在落球之前,小碎步可以补上晚哨,但落球之后如果动作漂亮再给晚哨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观众不买账,需要事后回访证明清白。回放的时候也没法解释的很细,逐条解释为什么有些走步吹了有些没吹。所以NBA低位哨子变严的节点就是球员开始进攻动作的一刹那。好吧实话是这本身对内线球员比较不公平,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内线球员的发展,但是没辙,放尺度难度太大了容易出大事儿。
高中之后进NBA的詹姆斯本身轴心脚就没有大学三年的乔丹那么严谨,到了低位,这个问题就体现的更加明显。另一个方面,乔丹在低位花的功夫,扔的失误远比詹姆斯要多,从我印象中88年开始有一些低位球一直到91年成型,直到后来的纯熟花掉了巨大量的时间。詹姆斯早年压根没有这个条件去低位靠失误喂自己的低位技巧。
所以,詹姆斯从进攻动作开始,也就是落球的一刹那,就跟乔丹的低位动作展现出了本质上的差距。如果我们把范围扩大一点,会发现各路低位高手通常都在大学里面呆的时间比较久,带来了一样巨大的资源,稳定的轴心脚。
第二个点,就是他没有一套完整的低位技巧,一部分还是轴心脚的问题,而且他对对手重心的把握是外线类型的靠眼睛看,不太会一口一口吃重心。詹姆斯到了低位基本只能靠碾过对位或者冲过对位来得分,累,低效,也限制了他的传球。
--
FROM 106.1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