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1943年汉堡大轰炸的书。不是小说,是杂志性新闻报道式文章。
我是在汉堡市中心的书店买的这本书,我最初了解到汉堡这场1943年的灾难是因为在汉堡Munsburg主街道的隔离带中央有一个残缺的红砖墙角,有一阵子上下班都要经过这里。这里有两个水泥做的坐在地上的石人雕像,是纪念汉堡被空袭闷死在地下室的人。后来,我在网上了解到了“火爆Firestorm”这个词就是产生于这次轰炸产生的高强度大火,并了解到“铝箔小片”在迷惑德军雷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武汉疫情期间终于花了2周时间把它读完了。总体感觉是此书写得味同嚼蜡。作者费了很大的功夫(meticulously and impeccably researched),却把这么刺激人类神经的一件人类军事史、灾难史的大事写得七零八落,实在是写作手法失当、切入点或者是整体构思失败造成的遗憾。与同样纪实性描写新中国近代史的小说《Wild Swan》比起来,故事没有连续性、主人公缺失、无关事实众多却中心思想混乱。如果能象《Wild Swan》一样,找个真实汉堡人做主人公,以其家庭在汉堡战前的生活、轰炸中的经历乃至战后汉堡的变迁和家庭成员命运的改编为主线,一定会写出远好于此书的更深刻动人的纪实性小说。如果不是对汉堡的历史乃至二战史感兴趣,此书不值一读。
但是作者在此书中提供了不少细节是真的gripping and startling。特此总结一下、消化一下。去掉这层白蜡包裹着的外壳,动人心弦的几粒甘饴应该好好品味。
一、关于空袭的目的。
德国对整个英国的轰炸致使40000人死亡,而英国对汉堡的轰炸就造成了45000人死亡,还产生了上百万homeless。如果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军事上的转折点,轰炸汉堡则是德国民心的转折点,对德国人民士气的打击应该是英美战役设计者的战役目的之一,但结果上,却成为了最大的成果。还有一个打击效果就是导致德国为了提高防空力量而不得不大量消耗有限的军工生产力去生产战斗机和防空火炮,从而使得东线的军事物资供应受到影响。此目的的确是实现了(盟军就是要让苏军看到实实在在的支持,以免苏军同希特勒媾和),而且其成绩远大于最初的设计。而战役设计者最大的战役目的:摧毁汉堡的潜艇、军舰制造能力实际上没有达到,因为轰炸几个月后,在希特勒的专制高效体制下,生产能力很快都基本恢复了。失之东隅,收之西隅。在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中,这种妙手偶得不少。西安事变就成就了共产党的存在和发展。许多企业家也都是在干中不断捕捉到机遇实现意想不到的发展。长期的停滞、等待和思考就没有了动量MV,就没有了Momentum。
二、汉堡的繁盛与海南岛成为自由贸易岛。
汉堡无山可挡风,故经常受洪水侵害。Hafen City就建有二层楼高的人行走廊网,以至于我从港口城的家到港口城的办公室,晚上再从办公室到家可以脚不沾地渡过一天。很多港口城一层的楼柱上都有大圆洞,就是为了洪水来时减轻洪水对楼体的冲击力的。如威尼斯和Amsterdam一样,汉堡港口区是建立在木桩上的,整个Hafen city, 包括近年大火的汉堡歌剧院都是建立在木桩上的。可见汉堡作为一个大都市,其自然条件并不优秀。我也同意作者的观点,其历史条件同样也不优秀。同历史悠久的德国其他城市比,她也不具备成为超大城市的条件。但是一切到了1189年就变了。这一年,红胡子皇帝赋予汉堡至易北河入海口区域全部免除关税,这也是汉堡最大的节日,港口节的由来。正是这个政策使汉堡成为成为了贸易兴城的典范,成为了现在人口160万人的德国第二大城市。至今港口城中最令人震撼的老建筑就是智利大厦,那是靠从智利贩运辣椒发家的商人盖的大楼。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仓库城就是原来存储咖啡地毯的仓库。
联想到目前海南自由贸易岛的目标,我觉得单靠新的政策是有可能象汉堡一样把海南岛这一中国成本最低的改革实验田搞成中国的迪拜和香港的。历史上海南曾经被定位为中国最大的特区。关税、增值税或所得税的减免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巨大的。我国在经济领域没有实现充分竞争的行业仅剩银行、殡葬、烟草、石油、出版极等少数,我们需要改革开放的经济领域已经不多了,面对初始改革42年后的经济下行,在海南岛这座孤岛上尝试进行更多的政策、政治及行政治理改革则对全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全国生产力的效率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台尔曼》与汉堡短暂的共产主义运动
2019年央视播放了一部东德的老电影《台尔曼》。电影中台尔曼高大尚的形象与言行使我们这些从小受到系统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人颇感亲切和熟悉,但是又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仅仅在马克思的故乡昙花一现哪?在慕尼黑成立过的苏维埃共和国以及轰轰烈烈的德国十一月革命什么这么快就退出历史舞台呢?英雄的李卜克内西、卢森堡与台尔曼为什么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我不专业与共产主义运动史,但是工人阶级极度薄弱的中国却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并在70年中实现经济奇迹,这说明一种巨大的社会变革能否成功地发生并存在更取决于该社会的特定历史文化因素。
德国十一月革命中,1918年11月汉堡的工人与士兵委员会统治了汉堡几个月,但把权力又交回给了议会手里。1923年台尔曼又领导汉堡工人起义,在17个警察和61个工人死亡后起义失败,台尔曼在1945年纳粹失败前被杀了。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则在起义失败后早在1919年就于柏林动物园以被捕后逃跑为由遭射杀。
四、“铝箔片”
英军首次在汉堡轰炸中使用了“铝箔片”,在英军第一次及第二次空袭中起到了极好的效果,极度地造成了德国雷达系统的混乱,致使德国的地面高射炮网和空中战斗机都失去雷达的指引无所适从,只能盲打。792架轰炸机仅有12架没有成功返航,98%的飞机安全返航。
这种新技术英国早就成熟了,但至此才敢使用,是因为当时德国空军已经无法大规模轰炸英国了,用早了,怕德国人学会了用在轰炸英国上。而更有趣的是,实际上,德国也已经掌握此技术,德国没有首先采用此技术去轰炸英国是因为,德国同样担心此技术被英国学去后用在轰炸德国上。看来掌握了新技术后如何应用新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英国无疑在最恰当的时机主动应用了,而德国则被动地封存着此技术。这正如首先掌握了数码相机技术的柯达,为了传统相机的市场,没用大力领先发展数码相机技术,此失误直至柯达这一影业巨头轰然倒塌,现在留给世人的仅剩一个奥斯卡颁奖典礼的Koda 剧场。不拥抱新技术,肯定要吃大亏,兵者、商者皆然。
五、轰炸机的业绩考核
英军轰炸机Lancaster一般投6颗炸弹(一颗4000磅,4颗1000磅)加一颗94磅的thermite燃烧弹。轰炸机需要30秒才能投完弹,但是为了得到准确的轰炸精确度指标,不得不冒着高射炮火网及德军战斗机的攻击火力,每一架轰炸机还要在附近盘旋20秒以便在照明弹落下后拍摄出一张爆炸的照片。在每秒钟都有可能中弹及机毁人亡的情况下,为了绩效管理,英国空军还要忍受敌人20秒的枪林弹雨!这是我所知道的为绩效考核而承担的最大成本!难道不能轰炸后派侦察机去侦察一圈?这件事也为在一个组织中忽视绩效考核者提供了一个振聋发聩的例子。
六、躲入地下室却躲不过汉堡的轰炸
因为英国首先被德国轰炸,因此,德国人发现,燃烧比轰炸更有破坏力,因此,史无前例的轰炸在爆炸区产生的大火是世界最大的火(no other large fire in recorded history has ever equaled its density),大火中,玻璃熔化了、马路上的沥青着了。因为空气剧烈燃烧而产生强风,这也就是“火爆”的来历。因为过去的空袭是以轰炸为目的,显然钻防空洞是躲避轰炸的最好方法。大多数听话的汉堡人也都听了政府的劝导一直呆在防空洞。在火爆下,空气短时间被迅速燃烧尽,致使防空洞中的空气被强风抽走,因此很多听政府指导躲入地下防空洞的人被闷死。汉堡在空袭灾难中死亡的45000人中,在地下室/防空洞被闷死的人数占70%。看来,危急时刻,更应该相信自己的感知力。
七、美国人的骑士精神?
美军在对汉堡进行了两次轰炸,与英军仅仅晚上行动不同,美军仅白天轰炸,因为美军声称白天轰炸可以减少对平民的伤害。实际上,根本原因是美军的Boeing B-17 “Flying Fortress” 飞行高度为30000英尺,比RAF的Lancster高5000英尺。事实证明,美军第一次汉堡轰炸后,,123架飞行堡垒中有15架飞机没有成功返航,12%的飞机折翼蓝天。这个数据远高于英国第一次轰炸的数据2%。美军即使一开始坚守骑士原则,可是后来不也进行了Dressen 的大轰炸,不也对日本扔下了两颗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亡?在战争面前,任何道德都是虚伪的。二战中,英国飞行员共损失55000个,美军飞行员共损失26000个。同苏联1500多万人的伤亡来比,的确如丘吉尔所说,历史上从未有这么少的人为这么多的人做过这么多贡献,但是不要忘了,死在这些勇敢的飞行员炸弹或燃烧弹下的德国平民也有30万-60万人!
我觉得你说战争面前道德虚伪这事并不完整,道德仍然是有价值的,比如不滥杀俘虏,救助敌方伤员,尽量避免伤及无辜和文物,只不过在战争时期道德底线很容易被打破罢了,不能说因为底线被打破就否定了道德的价值,实际上也有很多底线被守住了。比如美国虽然也给日裔美国人建立了集中营,但是没有发生大规模虐待和屠杀;战败后英美占领区的德国战俘也被很快释放回家;美国没有轰炸京都奈良的古建筑等等。
Many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You are fabulously knowledgeable! The examples you put forward are all true ones showing that mortality is still kept in war time. That i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when the government wanted to keep social order and value system at work. But under extreme circumstances when nothing but victory is in mind, like several battles in the ending period of second world war(bombing Dresden, and bombing Guangdao and changqi), victory is unscrupulously pursued
八、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
作者指出,汉堡人大多认为汉堡的灾难是罪有应得。这应该是全体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这说明德国的确是一个理性的民族,事实上,希特勒是通过合法的民主形式上台的,是德国人民被蒙蔽后选他上台的。是德国先轰炸的伦敦,是纳粹先迫害的犹太人!一个德国市长曾指出:We must know that, in the end, as soon as mankind gives up its rights and freedom it is stepping on to the road of self-destruction. 德国人的反省真深刻。无怪乎德国总理向波兰犹太人纪念碑下跪,无怪乎德国从来没有对割让给苏联的格但斯克提出过公开怀念。
更多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Y-5zOr7MrtriURpODpm_DQ原创来自创新型的无佣金、无中介的二手房业主直售平台。
微信公众号: 业主售房。
--
FROM 111.19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