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这其实不应该是教育界的共识么?
孩子未来能达到多大的高度,基本在小学低年级是就差不多决定了。。。
【 在 liang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想多了
--
FROM 222.130.134.*
你真幼稚 一个人的喜好是没用的 没用竞争就没有创新
本质是需要多个层面的竞争 大一统的自上而下 只有一个模式
而诸侯割据 导致了每个诸侯国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
看看春秋战国 充分竞争 才能吸引人才 人才也才有动力去创新
如果一个国的模式错误 就会被削弱甚至灭国
所以 每个国都会去努力尝试新模式 尝试招揽不同类型的人才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说皇权大吧,也有喜欢科学的皇帝啊,比如认真的学习几何原本的康熙还是乾隆爷?拜传教士为老师的,在皇宫里设立化学实验室,甚至动手解剖过动物等等。
: 但即便如此,也没能自上而下带动科学的风潮。。。
--
FROM 218.82.140.*
这需要家长自己投入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其实不应该是教育界的共识么?
: 孩子未来能达到多大的高度,基本在小学低年级是就差不多决定了。。。
--
FROM 59.41.163.*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一个国家不舍得为自己的未来投入,反而指望着家长投入?
家长的格局有那么大么?
【 在 liang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需要家长自己投入
--
FROM 222.130.134.*
这叫阶级固化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一个国家不舍得为自己的未来投入,反而指望着家长投入?
: 家长的格局有那么大么?
--
FROM 59.41.163.*
啥固化啊,那些投入那么多教育孩子的家庭好多连中产都算不上
【 在 liang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叫阶级固化
--
FROM 222.130.134.*
说明至少他们想上升,上不上得去是另外一回事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啥固化啊,那些投入那么多教育孩子的家庭好多连中产都算不上
--
FROM 59.41.163.*
我说那三点主要就是饶毅的原文里,表现出对中国人在科学领域不大看好。
他和你这里表达的意思差不多。
奇技淫巧这个词原意本无什么不妥。
满清以前中华也并不排斥科技。将奇技淫巧冠之以科技应是满清一朝。
而自民国始,中国人确实自卑,应无异议。wg那种异常状态不应该计算在内。
中国传统并非不重视科学。
《大学》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以格物为基础的。
故而有王阳明格竹子的搞笑事例。
只是我们的文化不够幸运,没能发展出形式逻辑,也没能从古希腊继承到,
更没能在此基础上出现培根、伽利略从而发展出实验方法。
所以王阳明格了半天竹子结果只是差点儿把自己饿死。
我不太赞同将国人的性格典型化。
幅员这么辽阔,人群那么多样化,各个省的人都有很大差异。
虽然中央朝廷是大陆型性格,但沿海地区也自有性格。
何况法国、德国和俄罗斯都是典型的大陆型,后两者起家也都是农业文明。
我们这个国家,真正融入现代化发展不过50年,解决温饱还不到20年。
而我们大部分时间采取的又是尽量均贫富、灭阶级,和印度有着鲜明对比。
所以,耐心些,等出现大量家庭有足够优裕的条件去尽情发展个体爱好后,再看。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我认真议一下你这三点:
: 1、你里面的关键词是说中国人没必要自卑对吧?但我觉得中国人好像几乎没有自卑过,而是很自大的一个表现,比如称西方那些是“奇技淫巧”,比如wg中对待多数科学家的自上至下的那些行为。。。
: 2、我倒是愿意相信并希望未来会出现更多科学方面的领军人物。但疫情的表现令我对此愿望打了很大的折扣。。。
: ...................
--
FROM 182.139.5.*
我觉得竞争对于原创来说,好像并不那么必须啊
你比如像牛顿、爱因斯坦他们,都是自己琢磨,顶多和几个同道互动,有些研究成果出来以后自己都忘了压箱底了,事后还得吵吵是谁先发现的。
【 在 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真幼稚 一个人的喜好是没用的 没用竞争就没有创新
: 本质是需要多个层面的竞争 大一统的自上而下 只有一个模式
: 而诸侯割据 导致了每个诸侯国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
: ...................
--
FROM 222.130.134.*
其实,想维持住目前的可能远远多于想升上去的,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焦虑的情绪
【 在 liangf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明至少他们想上升,上不上得去是另外一回事
--
FROM 222.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