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逛超市,看到个没见过的品牌果子熟了,具体内容有红枣炖山楂、炖雪梨、炖白桃,果汁果肉含量30%。我还挺感兴趣,但终究没买。有好几年都下不去手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据说大院里还在圈养动物,挤出来的牛奶简单处理一下就送上门,拿小奶锅煮一煮赶紧喝,不然就坏了。这个我没啥印象,最早能记住的,是酸梅粉、橘子粉勾兑出来的果汁。该系列后来出了个果珍,有一阵名气挺大,我没咋喝过。
小学时候,开始喝袋装的牛奶。那时候做毽子,我就剪下一片奶袋,把街上捡的垫圈缝在里面,再剪一截圆珠笔芯,屁股剪成三岔缝在垫圈中间位置,鸡毛掸子上拔三根毛插进去就成了。一直到初三,上晚自习老师给订的都还是这种袋装牛奶,弄两个盆倒上热水,几十袋奶扔进去热着,大家湿漉漉的捞起来喝。
慢慢的传说里出现了酸奶这种神话事物,直到很多年后才在老妈的劝诱下试了一次,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那时还是胖肚子玻璃瓶装的,退瓶子有一块钱。
还有玻璃瓶装的汽水,喝的不多,但是贯穿的年代很久远,前两年还试过冰峰和北冰洋。最早的两年还有女士香槟,香槟这个词,感觉很久没听过了。去奶奶家有时会喝麦乳精,有一次和堂哥抱着一罐干嚼,吃得上吐下泻。
上了初中,就是可乐雪碧的天下了。夏天老爸单位每样发一箱,踢完球回家,歪在沙发上开一听,美滋滋。大瓶装的过年过节喝,七喜慢慢冒了出来,还有芬达和美年达。有一阵流行干红干白兑雪碧的喝法,有的说洋气,有的说土气,逐渐销声匿迹了。那阵铺天盖地都是娃哈哈果奶的广告,感觉是小朋友喝的,我没赶上好时候。
差不多高中时候出现了鲜橙多、果粒橙、红牛,果粒橙基本不喝,红牛很偶尔才喝,主要还是鲜橙多,好像还有蜜桃多,地位差的远。夏天老妈会煮红豆汤、绿豆汤祛暑。小时候奶奶包豆沙包子,我和堂哥狂吃豆沙馅,吃得上吐下泻,后面想起豆子就恶心,但是红豆汤绿豆汤还是可以喝的,也不用加糖。
作为业余球员,开始知道碳酸饮料的危害,等到大学,主力就变成了冰红茶、冰绿茶。开始只喝康师傅,多年后统一的也可以接受了。最高纪录是一天喝了6瓶绿茶。后来康师傅系列的其他水晶葡萄、乌龙茶、冰糖雪梨、酸梅汤等,就是偶尔尝个鲜了。
大学时开始流行奶茶,有一次在别人的怂恿下喝了一杯珍珠奶茶,半夜拉肚子。后来奶茶也能喝,但是一般不喝。那阵好像是从哪看的牛奶各种好,经常喝。有一年除夕晚上一点多从冰箱里拿了1升装的出来灌下去,拉到初三,以后基本就不喝牛奶了。
工作后慢慢对饮料没那么狂热了,脉动支撑了最后一段时期,再然后很短期的喝了一段海之言。有一段酸奶喝的多些,慢慢也懒得买了,偶尔蹭娃的。同事推荐过养乐多,说是他从小喝的,我都没听过,娃觉得还不错,我也跟着喝了几次。
现在喝的多点的算是果茶、鲜榨果汁这些了。像喜茶这些,都是跟着同事一起,他们喝就跟着喝。果汁这些,是跟娃一起,她喝就跟着喝。自己其实很少主动去买了。很明显的就是逛超市,看着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各种饮料,哪样都想尝尝。可是拿在手里看半天,最终都还是放了回去。平时开始喝点茶了,不讲究,逮着啥喝啥,以后应该就这样了。
我老了。
--
FROM 182.14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