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时的农村来说,有一些节日,是极其有仪式感的;
比如,中秋节,春节;
当然还有,二月二,清明节
中秋节:
在我上初中之前,我竟不知,中秋节叫中秋节;
我们那边的叫法,是,八月十五;
这是个节日,它的名字就是,八月十五;
所有的节日,都是,准备节日的时候最热闹;
我们那边的八月十五,一个特备的东西,就是烧鸡;
可能那会儿物质短缺,因为我的记忆中,童年也并不是总能吃到肉;
总是要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
卤烧鸡的场面是很壮观的;
两个大油锅,一个热水锅,几个师傅,这几个师傅都是村里的男人,会做饭,爱张罗;
一地的,帮着翅膀和腿的鸡;
这些鸡,
有的是,刚送过来,活着的;
有的是,刚被割了脖子,放完血,还在蹦跶的;
有的是,完全死了的;
师傅分工大约为
1. 卤的
2. 杀鸡的
3. 拔毛的
4. 弄鸡血的
5. 收拾鸡肠子,鸡心,鸡素子的(应该就是鸡胗了)
边上还站着很多,围观的人们
有的,刚送来鸡
有的,来取烧鸡
有的,看热闹
还有小孩子们
可能会看哪知鸡漂亮,取拔几根鸡毛,做毽子;
烧鸡,是出嫁的姑娘们,走娘家必带的东西
没有烧鸡,仿佛礼就不够重;
卤好之后,用纸包着;
放在家里;
等着八月十六回娘家的时候带着;
那时候家家户户养着鸡,养着猪;
快到八月十五了,就要选选,看卤哪一只;
一般都是要卤公鸡,因为公鸡不下蛋;
再后来,生活渐好之后,交通方便之后,
县里竟然天天都有卤烧鸡
天天都有杀好的鸡
然后,后来,村里也不架油锅卤烧鸡了;
再后来,烧鸡仿佛也不再是必须的了~
--
FROM 106.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