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赶在下映前看了今年夏天火爆了的《长安三万里》
没想到竟然是一部近3小时的电影
说实话,前半段我觉得挺平淡的,有点流水账的感觉,到后半段到了中晚年以后,我才开始觉得有共鸣(果然是老了,哎哎哎~)
这部电影总体对我来说,有槽点,也有共鸣和感悟吧!
先说槽点
历史篡改的太多了,虽然我看得也是野史…
一个是过于美化高适
比如引蛇入洞,和严武里应外合的云山城大役。
历史上明明高适是主张放弃蜀地的,也是因为他没有守好,被吐蕃攻入,所以才被贬的。然后严武才替代高适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
我理解,我朝发行的电影还是以正能量大团圆结局为主,所以要主角正能量化,于是编剧修改了人物和情节……
第二个是高适和李白的友谊
虽然我读的野史里,高、李、杜三个人的确惺惺相惜关系不错,但也没有这么的情真意切,更多的是相互才华的欣赏和抑郁不得志的惺惺相惜。
然后,李白站错队后,高适也没有保李白,是郭子仪救的李白。
在古代,政治立场不一致哪里是开玩笑的事情,都是掉脑袋的事情,还保策反的参谋??有点假
电影里最后往回掰了掰,说是高适出面请郭子仪出面的,有点为了大团圆而大团圆,主角光环。
第三个是有点黑化李白
虽然李白确实一生狂浪不羁、浪漫且自负,但其实他也是很世俗的,他也求官,只是因为出身等原因吧,一直没有很好的仕途。
结果电影中的李白整个被塑造成了一个有才华但是只狂浪不羁,但极不靠谱的富二代……有点毁三观啊!
最后是竟然冒出个正角程公公,这人历史里好像不是啥好人吧~ 只能说这部电影太正了,好人、努力、大团圆!
再说共鸣感悟
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一部只有中老年人才能看懂的电影,有点压抑,有点共鸣,也有些感动。
我看了这部电影,更加觉得,社会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
没有背景、身份等级你甚至不能“高考”,社会等级观念在群众思维里根深蒂固,社会阶层极度固化。
你不能参加“高考”(科举),那你就要找贵人“荐举”,怎么找贵人“荐举”?找关系呗,一层一层的“贵人”最终推荐到皇帝那,皇帝相中了你就发达了。
怎么找关系?跪舔呗~卖笑呗~哪一个环节受到上层青睐了,可能就有机会了,如果没有,只能再找别的关系。高适被岐王推荐到玉真公主府上玩枪卖艺就是典型,结果他没被看上,王维被看上了~
但后来王维发展得还没有高适好,所以人生很长,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运气,普通人大部分时候并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和人生。
现在社会,不管是想做官还是做生意拿项目、拿投资,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不管是阶级等级还是人情社会,全都没什么本质区别。
再说高适和李白
我想,我这代小镇做题家,通过科举,哦不,高考,走出小镇,十年苦读后,来到社会各行各业从底层做起,忍辱负重,受过很多委屈,干过很多苦活儿杂活儿,最终在社会某个领域站住脚,成为领域核心关键岗位人员的童鞋们,应该都是高适吧~
他是典型的“普通人”,遵纪守法,认同主流价值观,努力、上进、能吃苦、能忍、瞅准了一切机会往上爬,但是他“二十年磨一剑”,碰上了“安史之乱”,运气好站对了队,大器晚成。
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和李白这般要好?
除了李白真的有值得钦佩的才华外,我想,应该是因为李白的性格和行事是他内心羡慕但做不到的吧~
我也是“高适”,我也向往“李白”,希望十年后我也能当“李白”吧!
长安三万里
长安在高适、李白、杜甫心里是理想之地,只要有诗书,长安就在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长安”
我的“长安”是希望若干年后,能够慢慢褪去内心的枷锁,能活得像剧中的李白那样洒脱、自由、不羁!
希望我的长安没有三万里。
--
修改:xiaolvjiejie FROM 124.200.181.*
FROM 124.20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