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先抛论点:仪式感缺失可能会导致配得感不足。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偶得,目测核心逻辑应该没啥问题,但是理论体系还没能建立,索性把几个热点串一串,杂七杂八散乱的简单说两句,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启发。
前两天看到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宫老师zs,想到的是宫老师的问题可能和我一样,觉得自己不该干某事,但是又控制不住,本我和超我严重冲突。而这种对自身的否定是背人的,外人的目光会无限放大内心的负疚感,造成类似黑暗森林的效果,暴露即被击杀。枪是自己早已架好的,薛定谔的扳ji,当被观测到,结局随机出现。
顺便把无辜的张教授拖下水。我感觉张教授也是和我们类似的,只是他冲突的是想要做到的事情做不到,本我其实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超我不能接受,对立的力量总要有个宣泄的渠道,就显得有些变态。变态是难免的,只是每个人的变态方式不一样,宫老师是,我也是。这只是一种能量宣泄的途径,张教授幸运的选择了骚扰版友,而宫老师选择了伤害自己。
家版前两天那个同样不知真伪的zs的学生,同样选择了伤害自己。按照我现在的想法,本质是对当前拥有的不配得感。家版也有帖子指出了,抑郁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成绩看上去还不错的学生,学渣通常是不会有这种问题的。可能有基因性格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但是把原因再具象直接一点,虽然表现出来的是更高的目标达不到,看上去像是对当前的成绩不满足,但是本质上是对当前成绩的不配得感,不能理所应当的觉得现在的成绩已经是付出了艰辛努力好不容易取得的,是应当骄傲自豪的。
结合我自身情况分析,造成这种不配得感的原因,很可能是缺乏仪式感。比如不过生日,不要礼物也不会送礼物,520没感觉,娃得了冠军都不想上去合个影等等。以前确实也没当回事,现在想想这有可能是十分严重的,过于关注内心,关注所谓的本质,渐渐丧失了和现实世界的锚定,过于虚无了。仪式感的缺失,应该是源自最初没有足够仪式的喂养。而当错过了小时候仪式感的建立期,已经形成了价值取向,后续再多的仪式也无济于事了。所以再结合到娃的教育,在这个全民无处不卷的时代,高目标严要求不是本质问题可能也难以避免,因为外界的卷是无法控制的。家长要做的,是一定要喂养出孩子足够的充分的强大的无处不在的配得感,把仪式搞的数量多多,花样多多。
点名感谢海总,喂养了我一小口。虽然已经改变不了什么,总还是能开心一下下的。
--
修改:justff0 FROM 171.216.202.*
FROM 171.2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