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顺利的一次带队。有很多可以反思吧。
选队员,报名38,入选26,最终退出2人,成行24,男女比7:5,新老比3:5(老人定义:之前参加过2次及以上协会野外活动)。这次选队员人数太多了,给之后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下文细说。有些队长30人队伍都能hold住,但我的组织能力可能差一些,以后应该少带点人了。另外,我预计会因迟到开除4人,最后无一人因迟到被开除,大家这种纪律意识都不错啊(也可能是我群通知时强调的比较到位)
准备会:第一次准备会一切顺利,感谢老千提前来帮我收拾楼顶、调试投影仪啥的。大家看了小和尚的搭帐篷教程视频,效果不错。第二次准备会,提前50分钟去分装备和食品,勉强够吧,感谢装备部部长串串的支援,还有前来帮着分食品和药品的小溪远。然后借装备这个环节就是队长崩盘的时候了:我事先没有准备好流程,于是我们一项一项装备地借,等所有人借完一项再借下一项。这样效率很低,因为大家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着。以后应该往楼顶的墙上贴一些大字标语,如“登山杖↓,每人一对”,这样大家就可以完全自助拿装备了,省的队里老人一个劲地嘚卟。队长可以让大家一次性借完所有个人装备,然后讲解登山杖和背包的用法,然后再开始以帐篷为单位去借锅、gas、炉头、帐篷、食品(每个帐篷内部分好工),最后去搭帐篷。此外我觉得第二次准备会前应该把那几个坐垫拿开,很碍事的。这次借装备严重超时,好在后来练习搭帐篷上次看过教程视频了,省了些时间。21:40开完第二次准备会,我突然很难受,想到自己下午做完实验吃了个面包就赶来了,刚刚又连续吼了两个多小时,也难怪了。蛙神赶紧给我拿了面包,吃下去感觉好些。这影响到了我第二天的行进状态。
Day1 上午
周六6:00集合完毕,装车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应该先所有人把防潮垫和登山杖卸下拿上车,然后包装进行李舱。但可能我强调不够,很多人没卸防潮垫和登山杖就把包塞进行李舱了,导致行李舱刚放了十来个包就满了。并且这次上车大家比较抢,以后应该一个人递包上车,一个人负责摆放。这次出发时间是6:08,略晚。7:45到达原定进山口,我让大家下车上包,但没想到疫情期间圣水峪村不让进,老大爷说村里有密接,交涉无果只能更换进山口。又花时间重新装包上车,耽误了15分钟。下次应该先确认可以进山再让大家下车。于是被迫调整到红螺的出山口(涞沥水)进山,涞沥水查的比较松,于是三三两两进山了。
进山没有按传统红螺路线走,而是走了一条路网比较粗的新路线,4.5km回到预定路线上。这段大体是沿山体横切,虽然有些翻羊圈之类的,但总体还算好走。路迹比较明显,海拔400m以上渐渐开始出现积雪。有一个女生未经我允许私自下包喝水,新人上包下包比较慢,耽误了行进进度,后面越追越累,很久才赶上。以后要事先明确未经队长允许禁止私自上下包的事。
回到原定路线上,这条线路的特点就是难点多。不一会儿就是今天的第一个难点,先是攀岩,然后是一个30°左右、10m长的土坡。加上昨天下过雪,土坡变得很泥泞。大家越踩越滑,到最后有个女生怎么着也爬不上去了。这时候从上面下来两个老大爷,他们说下面有好走的路,是从旁边的悬崖绕。于是我取出路绳拴在一颗树上,旭松和那个女生抓路绳下降,我双绳下降。全队通过这个难点耗时1小时。紧接着又是一个需要攀岩的难点,于是大家先吃饭,我、越少、囿儒和艳杰去探路然后递包,我们几个到最后也没吃午饭。
Day1 下午
递包过后大家依次空身通过,耗时半小时。脚法不太熟练的,艳杰爸爸指导着通过。我事先最怕的是有新人说什么也不敢攀岩,赖在岩壁下面哭,幸好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又走了0.5km,有一段长约50m积雪比较深的路,尤其是下午积雪融化了就是泥雪,这种下坡路段最滑。我、越少和艳杰先去探了探路,我想用路绳,但艳杰说这对路绳的损坏太大,回去路绳恐怕要报废了。考虑到这段路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否则就要原路返回),且虽然滑但不算危险,就让大家依次通过了。艳杰爸爸站在最危险的地方指导大家。但有些队员还是不敢走,前前后后耽误了1小时10分钟。这次的路线比较难,有路线本身原因也有天气原因,越少和囿儒两位路线一直在配合着往前探路,真的辛苦了。
等到全员通过,已经下午三点了。肯定走不到预定营地了(预定营地之前有2km的这种下坡),于是跟越少、囿儒商量着尽快找地方扎营,然后明天沿着备用路线下撤到三流水村。又走了0.7km,发现了一处长条形的平地,在山脊上,灌木比较多,作营地还OK。但我想着这里离三流水村还比较远,就想往前再找找有没有其他营地。定了个关门时间,继续往前走。走到一处山沟里,发现前路都是在陡峭的山腰上横切,不像有营地的样子,就决定原路返回了。16:35回到刚刚的营地,扎营(第一天,如果不算开头的公路,一共净走了5km,算是协会最“水”的野营)。因为营地空间比较小,七个帐篷分布在两片平地,相距大概30米。
Day1 晚上
晚上的总结很简短,之后大家在帐篷外观星、感建,玩的很开心。远处河北的灯光虽然不及北京的亮,但对于没在香山或阳台山扎营过的新人来说也很满足了。陶子真是感建专家,一个帐篷里带着11个人一起嗨皮。我们帐篷四个人在玩断手指,扒了扒大家的感情经历,尤其帆帆和fashion的经历让我很感动。21:30熄灯休息。
夜里的风很大,帐篷布被吹的哗哗作响。我这几天比较累,睡得很踏实,梦到了下周小畅畅的队伍。3:48我睡饱了醒来,才感受到风有多大。这风可比昨天晚上的大多了,整个帐篷在不停地摇晃,帐顶网兜里的东西全晃掉了。阵风来的时候,帐篷顶摇晃幅度得有20厘米。当时我才开始担心,我们带的都不是高山帐,怕大风把某个帐的帐杆吹断了,帐篷塌下来,这样万一里面的人都睡着那是要窒息的。看我们帐篷都醒着,我让他们背靠着迎风面,大风来了就使劲往后坐。我马上出去检查各个帐篷的情况,发现大家基本都醒着,还好各个帐篷的帐杆都还完好,大家都还很安全。我让各个帐篷安排人靠着迎风面,并且提前到4:30起床,6:30拔营。早拔营的原因是怕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导致土路泥泞湿滑。各个帐篷早餐直接把午餐的毛毛虫面包拿出来吃了,怕大风导致突发情况就没烧热水。也就陶子的高山帐煮了豆奶喝。
艳杰那个帐篷被狂风给撕裂了,他们赶紧收帐,人分散到其他几个帐篷。艳杰来了我们帐篷,指出了我这次带队的一些问题,包括装车慢、私自下包、行进中交头接耳、缺少互帮互助等。
反思这一晚的扎营,好像缺乏些思考:之前实践部讲过尽量避免山脊上扎营,因为暴露的山脊上常有强风。这次营地选择在山脊是没有法子的办法,但我忘了树木有挡风作用。这次有三个帐篷反映说感觉夜里风没那么大,后来一看,它们三个帐篷的迎风面正好被灌木丛挡着。而我们四个帐篷就没有考虑到这点,我们的迎风面就是光秃秃的草地,那风不大才怪呢。后来看了看营地的照片,发现有些灌木丛的背风面还是有小块草地的,足够搭帐篷了,并且平整程度还凑合。下次尤其是特殊天气扎营这块儿应该全面想想。
Day2
早上起来我决定走红螺的路线直接下撤。第一,通往三流水村的路线很大一段还是走山脊,风很大。第二,红螺是成熟路线,队里有三人走过,可控性高一些。第三,新人们体验够了,我不想让大家第一次就被劝退。第四,我不确定三流水村让不让大巴车进,如果不让进我们还要徒步5km到霞云岭乡,那太远了。拔营完了拍了赞助照,又跟大家吼了一通,明确了今天的行进纪律,没有队长允许一律不准下包、行进中不准交头接耳。今天的纪律相较昨天好了一些,沿着红螺的老路很快就下到村子里了。一个女生有点害怕下坡,走的比较慢,但在云海押后的鼓励下还是坚持慢慢走着,也顺利下来了。(后来云海和这位女生发生了一段美妙的故事,甚至打开了飞龙事务所。看来安排剩男照顾状态不好的女生果然会有奇效)不过这时司机还没起床,于是我们先在村里一块篮球场补觉、踩腿、总结。
总结的时候大家说了很多真心的话,除了对食品的真心夸奖,大家多多少少都体会到了一些山野的精神:严格的纪律及其意义、不因天气恶劣而轻易放弃、还有大家的互帮互助、在山里的团结协作,另大家非常感动。我觉得第一次活动让新人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某种意义上已经达到目的了。总结完12:30司机来接大家,经历京港澳高速的堵车后15:00到学校聚餐还装备。
此外还有一些点要反思:
职务分配:
这次是让大家准备会前在群里接龙认领职务,这有一些缺陷:这次食品及辅助、装备及辅助全是新人。这两项职务最好由老人担任,可以提前找老人私聊。否则新人可能对山里的食品体会不深(例如午餐吃饼干、全麦面包),降低队伍的体验。装备这块儿,新人可能不知道装备的摆放位置、借用条例和流程,甚至装备名字都叫不清楚,这就给队长增添了很大麻烦。不过总体来说这次的食品和装备都非常给力,野营过后也对自己负责的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加入了协会部门。
准备:
这次充分说明了做足准备的重要性。第二次准备会借装备为什么乱?事先没有设计好流程,准备会上想起一件让大家借一件。我想事情的时候容易开口忘词,尤其是紧张场合就更容易石乐志,导致差点忘了让大家借冲锋衣了。归还装备时也是,一团糟。下次应该事先给大家规划好借还装备的流程。还有路线的问题,没考虑到原定进山口不让进的情况,结果被迫在车上另找进山口,当时要是没有信号会很麻烦。此外,备用营地也应该尽量多找,而不是只局限在计划营地附近的一片去找。
队伍管理:
这次的队员太多了,我作为队长只能全程保持在一个比较拘谨的状态。全程一直是以命令的口吻跟大家说话的,不能让队伍太散漫。行进中也不敢跟前后的新队员聊天,始终想着队伍可能会遇到怎样怎样的问题。这次本来是想尝试尝试放水一些的带队风格,跟大家多聊聊天,让大家自己去寻找纪律与享受的平衡。我想队长不应该是凌驾于队伍之上的,要跟队伍更好地融合。这次真对不起大家,下次吧——
个人:
对纪律的体会还不够。虽然知道协会的纪律也一直在强调纪律,却不知道某些纪律是为什么。这样被队员质问的时候容易站不住脚,例如未经队长允许禁止私自下包等等,需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此外,对某些装备还不熟,尤其是不常用的装备。这次居然不知道怎么收路绳,多亏艳杰爸爸帮忙了。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想起来再补吧
在我心目中,队长是yyds,这主要和我2019年刚入会的几次被队长全程carry的经历有关。虽然后来试图摆脱这个想法,但那几次印象太深刻了。这次迎新可能劝退了一些人,很大程度上跟我的决策有关。感谢旭松、越少、囿儒、艳杰、陶子、慕容云海等老人帮我管理队伍、建设气氛。队员们虽然素不相识,但大家互帮互助也帮我分担了不少压力。我还远远不是一名合格的队长,我对不起大家。
可能最近也比较飘了,想法太多。19年刚入会的时候就是一小朋友,哪儿有什么带队的想法,当时的目的就是找个社团锻炼身体,顺便接触接触大山母亲的怀抱。哪知后来在山野经历越来越多,还接了实践部的副部长,也产生了情感,就越来越不老实了。继上次带队之后,就在总结里写“希望我能带一次陌生地点、陌生队员的冬季风雪野营虐线。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过这是个幻想,可惜我现在还带不了那种活动,再锤炼锤炼吧。”现在既想带队,又想把自己培养成完美的队长,又想开辟新线路,又想准备科考、向往着远方,又想培养新人,还要加入协会五个部门,协会外还要转系、还想暑期找个兼职、还要学托福...而春天和初夏更是容易浮躁的季节,可能该抽个时间静静了
帐篷长总结:
这次帐篷事务都比较顺利,全程我因为是队长没怎么参与,杨帆、梦龄和凌晓三位帐篷员学习非常快,办事也很稳,夸!
建议以后队长最好不做帐篷长,或者队长的帐篷里要有另一位老人
个人总结:
对我来说这线不难,主要是新技术比较多,除去队长的境地还是很有体验感的。另外这次的风景很震撼,房山的山的那种险峻果然是名不虚传的,这在北京其他地方是感受不到的。就是回来忘拉伸了,第二天肌肉酸痛,于是抱着参加拉伸的目的去了当天的跑步训练,拉伸完就不疼了。
--
修改:suyuanlong FROM 183.173.132.*
FROM 183.1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