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建总结:
作为队伍的感建,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订购保温杯。因为大意,我把梓昱的名字写成了“梓煜”,虽然重新订了一个,但还是非常抱歉。另外,保温杯的保温性能不是很好,主要是杯盖散热特别快,一天走下来,杯子里的水就完全凉了。二是收集歌单,准备音箱。因为我自己没有音箱,就向同学借了一个,简单测试了一下,以为可以用,但是没想到在野外它的音量太小了,和我距离稍远一些就基本听不到,而且续航很差,只能撑两三个小时。另外,我应该表现得更活跃一些,像罗老板说的主动约饭、准备小游戏和活动等,但我什么都没有做。一方面,我本身就属于比较安静、喜欢潜水的人,从没做过气氛组,硬要我特别活跃感觉也挺尬的。另一方面,确实是我自己偷懒,不想费心思做事。总之,我作为感建,是很不合格的,在这里必须和大家说一声对不起。
后续还有寄明信片的任务,我一定好好完成。回校后,也许可以再约饭,希望大家都有时间。
个人总结:
我是秋季学期刚加入山野协会的,原本只是多想出去走走,认识些新朋友,然后知道了山野协会有登山队和科考队,当时就很想加入这两支队伍。于是,冬训开始后,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刚开始的时候,我的体力远不能达标,B组的配速完全跟不上,第一次阳台山拉练累个半死,全身疼了好几天。经过四周的训练,我的体力终于达标了,但依旧是男生中体力最差的一个。本来打算在出发前的几周再多练练,但是期末周的到来和科研项目让我几乎疲于奔命,经常凌晨才回宿舍睡觉,训练计划自然没有执行下去。现在想来,这可能是我在高原上体力不支的一个重要原因。
出发前,我对这次科考没有任何担心,从未想过出事故或失败的结果。事实证明,我过于乐观了,远远低估了冬季在高原徒步的难度和风险。我以为自己去过高原地区,肯定没啥大问题,但走起来才知道在高原旅游和徒步完全是两码事。第一天的时候,我就特别累,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忧虑能不能坚持走下去。晚上,罗老板说身体适应高原环境之后,状态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轻松,我才恢复了一些信心。其实罗老板说的没错,我第二天上午就没有那么累了,但是下午翻越雅拉垭口和穿越姊妹湖实在太艰难了,我自己两度体力透支,全靠葡萄糖的能量撑着到营地。然后,我们经历了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个夜晚。最终,思怡的身体没有大碍,我们都能平安归来,真的已经万幸了。虽然没能登上塔公垭口,留下些许遗憾,但是人力有穷尽,不圆满才是人生常态。我们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结果其实并不重要。
回顾这次科考,从我的角度,主要想说两个事情。
1.科考队的考核标准应该再提高一点,对于像我这样体力偏弱的人应该继续加强训练,否则在高原上遇到特殊情况真的很难。
2.我一直再想,如果我们10号到达中谷村后,11号休整一天,进行适应性训练,12号再出发,情况会不会好很多。我之前旅游的时候也去过4000多米的高原地区,但是并没有感觉到心脏跳动特别快,可能是因为用了几天的时间才逐渐上升到4000m,所以身体已经适应得差不多了。而这次,我们直接从500m上升到3100m,第二天就开始爬升,导致身体来不及适应高原环境,再加上剧烈运动,思怡、云舟和我的高反都比较严重。如果我们休整一天,观察大家的情况,然后再出发,可能会好很多。虽然这样会浪费一天的时间,但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应该是值得的。
--
修改:xues21 FROM 223.91.74.*
FROM 223.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