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莫向外求和当仁不让
赞
【 在 unichar (雾彻响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老公推荐了一款休闲听书,喜马拉雅的《剑来》,他感触颇深的是其中两句“莫向外求”和“当仁不让”。这两句并非素未谋面,但总是一闪而过,当从老公口中说出时,突然觉得都是闪闪发光的大道至理了。
: 莫向外求,佛家用得颇多,是说求佛法但从心觅,这跟孔子的“君子求诸己”有点相似,但似乎“莫向外求”更包罗万象一些,又想起王守仁的龙场悟道,其中那著名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做何选择都源自内心,是根植于内心的三观、格
: 当仁不让,应是出自孔子的“当仁不让于师”,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就行了,不用推辞谦让。这话说来简单,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心无旁骛地去做该做的事?经常会是,如果我要做不好就丢人甚至吃瓜落了,我得照顾某些人的情绪,我怕会抢打出头鸟。人人都一副老谋深算、思虑周全、
: ...................
--
FROM 117.114.144.*
谢阅
【 在 bigsilly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阅
--
FROM 123.123.2.*
谢赞
【 在 dzsz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
:
--
FROM 123.123.2.*
如果没有一些感悟 及健身 等等的清流
还以为我们进了撩骚版
【 在 unichar (雾彻响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赞
--
FROM 117.114.144.*
书女呀
好文笔
羡慕美女有文化
--
FROM 106.121.162.*
兄,6弟干了这碗鸡汤,你随意!
不开玩笑了,如果说自修、练就是更多依靠内心力量,也符合中国一以贯之的君子之道,但如果仔细想想,这种思维方式有一点过于形而上学、蹈空凌虚了的。比之于西方的务实,善借外物,强调内省的我们,到底那种能量够不够呢?
我很喜欢王阳明,也买过他的几本书,后来认真看看他的生平,总体觉得他的那些神迹,有夸大、神化的成分。那里面有人和的作用,可是更有天时地利。
【 在 unich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老公推荐了一款休闲听书,喜马拉雅的《剑来》,他感触颇深的是其中两句“莫向外求”和“当仁不让”。这两句并非素未谋面,但总是一闪而过,当从老公口中说出时,突然觉得都是闪闪发光的大道至理了。
: 莫向外求,佛家用得颇多,是说求佛法但从心觅,这跟孔子的“君子求诸己”有点相似,但似乎“莫向外求”更包罗万象一些,又想起王守仁的龙场悟道,其中那著名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做何选择都源自内心,是根植于内心的三观、格局、经验在起作用。比如看到美女,有人欣赏、有人起恶念;面对美食,有人慢慢品尝,有人风卷残云;遇到多舛人生,有人心生感恩,有人怨怼愤懑。很多事纵然是并非一定要是非分明,但求内心平静恬淡,不轻信、不自苦。
: 当仁不让,应是出自孔子的“当仁不让于师”,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就行了,不用推辞谦让。这话说来简单,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心无旁骛地去做该做的事?经常会是,如果我要做不好就丢人甚至吃瓜落了,我得照顾某些人的情绪,我怕会抢打出头鸟。人人都一副老谋深算、思虑周全、精于世故的样子,谁去踏踏实实地做事呢?“当仁不让”是个多么果敢、担当又彰显实力的词啊,这样的人,不管多少岁,内心一定住着一个勇猛率真的少年,和一个坚实可靠的汉子(男女汉子均可),可爱至极。
: ...................
--
修改:s111111 FROM 111.197.232.*
FROM 111.197.232.*
很想听你讲讲
【 在 s111111 (碧海蓝天) 的大作中提到: 】
: 莫兄,6弟干了这碗鸡汤,你随意!
: 不开玩笑了,如果说自修、练就是更多依靠内心力量,也符合中国一以贯之的君子之道,但如果仔细想想,这种思维方式有一点过于形而上学、蹈空凌虚了的。比之于西方的务实,善借外物,强调内省的我们,到底那种能量够不够呢?
: 我很喜欢王阳明,也买过他的几本书,后来认真看看他的生平,总体觉得他的那些神迹,有夸大、神化的成分。那里面有人和的作用,可是更有天时地利。
: ...................
--
FROM 219.142.99.*
我先去7饭了,回聊——
【 在 darkparticl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想听你讲讲
:
--
FROM 111.197.232.*
六美所言甚是
阳明心学确实很多人推崇,完全摩拜肯定就过了,但总能有些启发。
心学其实非王阳明一家,还有陆九渊、陈献章等,心学按西方学科来分真的不好分,哲学和宗教都有一些吧,好像心理学也有点。它没有什么明确的信仰,却提出“致良知”,它不具有西方哲学的思辨,却又有“灵修”的影子,比如要成圣人。真的不知道跟西方的各学科要怎么比较。
但很喜欢他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因为王神不是一个只知掉书袋的迂腐之辈,他自己本就推崇理学,又注重实践。
格物致知,字面看来也是遵循客观规律的,而心中的理与万物规律相通。
知行合一,更是实践与自省相结合,绝非空谈。
至于成功,自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但有些人总能让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吧。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莫兄,6弟干了这碗鸡汤,你随意!
: 不开玩笑了,如果说自修、练就是更多依靠内心力量,也符合中国一以贯之的君子之道,但如果仔细想想,这种思维方式有一点过于形而上学、蹈空凌虚了的。比之于西方的务实,善借外物,强调内省的我们,到底那种能量够不够呢?
: 我很喜欢王阳明,也买过他的几本书,后来认真看看他的生平,总体觉得他的那些神迹,有夸大、神化的成分。那里面有人和的作用,可是更有天时地利。
: ...................
--
修改:unichar FROM 123.123.2.*
FROM 123.123.2.*
兄说得有道理!
我刚刚在那个创作贴里,跟人讨论小黄文,这里再来探讨王阳明,探讨心外无物,稍微有一点点分裂、短路。
人文学科,妙就妙在可以自说自话,自成体系就可以,
有时候想想,五四时候的那些激进分子大叫:打倒孔家店,他们是浸染古中国多年的私塾学子,从孔子、王阳明以及传统文化里收益很多,也是脱胎于传统中国,为何如此一意孤行,过于偏激?
后来胡适对他们一帮人当年的激进行为做了解释:传统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我们说打倒,只能是阻塞旧习惯旧势力而已,即使毫不留情,坚决反对那些腐朽的东西,它们也会死灰复燃的……
事实果如胡适所说,无论是后来新儒家、新国学的兴起,还是民间的各种中医、武术、八卦、太极,无不卷土重来。而且这些东西对世道人心的伤害,远比助益来得深远。
回到咱们帖子里来,莫向外求实际上就是朴素的民间智慧:求人不如求己;当仁不让也是一种老百姓的大实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我对孔子老先生和王阳明大叔没有意见,不过私以为,真正喜欢他们的人,不过就是做个闲暇修养的参照,那些大张旗鼓要学习他们的人,其实很多是沽名钓誉之徒。市面上好多孔子传、阳明传,就是最好的证明。
【 在 unich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六弟所言甚是
: 阳明心学确实很多人推崇,完全摩拜肯定就过了,但总能有些启发。
: 心学其实非王阳明一家,还有陆九渊、陈献章等,心学按西方学科来分真的不好分,哲学和宗教都有一些吧,好像心理学也有点。它没有什么明确的信仰,却提出“致良知”,它不具有西方哲学的思辨,却又有“灵修”的影子,比如要成圣人。真的不知道跟西方的各学科要怎么比较。
: ...................
--
修改:s111111 FROM 111.197.232.*
FROM 111.19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