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由于疫情GDP增速只有3%的背景下,今年结束了疫情管控,政府将GDP增速目标只设定为5%,两年复合增长率只有4%。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也就是中速增长。虽然今年完成5%目标的几率很大,但民众感知到的温度甚至不如2020-2022年。当下中国面临诸多问题,在我看来,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这些。
1. 房地产问题
中国房地产销售在2021年创下了18亿平方米和18万亿销售额的历史新高后,迅速回落,2022年销售面积只有13.3亿平方米,预计今年会进一步下降到11亿平方米,而实际上的开工面积远小于此,因此大幅拉低了整体的投资增速。
随着房地产销售面积下滑的,还有房价。虽然官方数据现实房价的下跌非常温和,但在不少地方,房价已经下降了20-30%甚至更多。房价下降带来了严重的居民财富缩水的问题。由于居民财富中房地产占比超过50%,房价一旦下跌20%,那么身家也就下跌了10%。这对居民的消费欲望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上一次中国房地产市场销售下跌出现在2014年,销售面积从2013年的8.1亿平方米下跌到7.6亿平方米。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政府推出了天量的棚户区改造。这一次刺激让房地产市场继续火爆到了2021年,多个地方房价翻番,销售面积也从8.1亿平方米增加到了18.2亿平方米。2000年到2022年,中国房地产销售总面积是164亿平方米,而2014-2022年这9年,总面积121.4%,占比74%。如果从销售额来算,占比高达90%以上。过去这9年的房地产销售,掏空了很多家庭的6个钱包,房贷严重透支了家庭未来的消费能力。
2.消费不足
疫情管控结束后,大家都期望会出现报复性的消费。五一、暑假和十一都出现了出游人数井喷的现象,但是人均消费却不如疫情前的2019年。消费愿望不足,其原因有很多个,一个是当下收入不足,统计局已经不再公布青少年失业率,水木充斥着失业裁员降薪等热帖,佐证了当下收入不足的事实;另外一个就是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政府的GDP增速目标一降再降,影响着大家的预期,还有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财富缩水。
3.国进民退
改革开放40年来,至少在最初的30年,国有经济的比重在持续下降,其他所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稳步抬升。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的最核心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而国有经济缺乏活力,大锅饭模式下大家得过且过,效率底下。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绩就是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激励方式,多劳多得,让市场让竞争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很遗憾的是,最近10年,这个趋势出现了逆转,国进民退现象普遍。国有制经济的效率明显低于民营经济。随着国有制经济的份额再次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率也逐渐下降。在诸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的领域,存在很多对民营企业的打压行为,玻璃门、弹簧门说的就是类似的现象。娜教授拒绝承认对民营企业的打压,但还存在另外一种不打压民营企业的不公平的竞争,那就是对国有企业的补贴。用地补贴、低息贷款等全民补贴国有企业的方式,打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疫情期间,一些关于民营经济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论调甚嚣尘上,官方纵容了这样的论调。另外,官方提出的“共同富裕”口号,也让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们噤若寒蝉。过去几年,国家对互联网、教培这些民营企业占大多数的行业进行打压,也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今年一来,召开了数次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的会议,但收效甚微。民营企业家用脚投票,不少人移民并转移财富。民营企业的投资一直处于负增长。
而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最关键所在,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4.地缘政治挑战
川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只是前奏,俄乌战争后开始的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中国的冲击更大。俄乌战争使得西方世界反思了他们对于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策略,他们反思后的决定是未来再也不会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同时,他们也重新思考了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策略。de-risking去风险化,甚至de-coupling脱钩,都成为了西方世界的政策可选项。再这样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重构正在快速进行中。西方世界需要“中国+1”,也就是在中国以外,有另外一个可靠的供应点。一个典型的做法是富士康将越来越多的生产线转移到印度。在外移的制造业中,中国企业占了一部分,其余是外资企业。我缺乏这方面的相关证据,外资企业的供应链外移肯定是我们的损失。
地缘政治挑战不仅体现在供应链上,还提现在投资和技术上。2021年5月20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议案。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协定都不会付诸实施。美国在投资和技术限制上,走得更早也更远。美国不断加紧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限制,并限定了对中国多个前沿技术的投资。过去40年,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大大得益于外国的技术转让和投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中国的高铁,1100个火车头的投标,由法国TGV、日本新干线、德国ICE和加拿大庞巴迪竞得。交换条件就是这4个企业转让他们的高铁技术。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才有了今天遍布全国的高铁线。
--
修改:aserose FROM 183.237.89.*
FROM 183.2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