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师你看看附图,是丘成桐一个几何学史讲座的截屏。对于数学研究者来说,有constructor和solver之分,前者提出问题、建构(理论)框架和体系,后者在别人的框架下解决问题。虽然不能说后者肯定低于前者(因为复杂数学开放问题的解决,经常也伴随新分析方法和框架的创造),但一般而言重大基础创新依赖于前者。天朝的应试教育,培养人才的天花板是好的solver。
不仅数学如此,其他学科也有类似问题。例如现在的人工智能热中,大量天朝学者用别人的python、tensorflow框架搭积木灌论文,但是深入思考深度学习框架的理论基础的,有几个?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些30年前的知识阶层就广泛讨论过吧?我认为起码在这个圈层里应该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 基础教育好但创新人才差,一种观点是认为中小学把孩子练坏了,导致天才被扼杀了;另一种观点是高等教育太水了,科研环境太差了,导致出不了啥创新成果;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兼而有之。
: 这其实我们可以从以下观察看看,受过完整国内中小学教育的,到了国外高等教育机构以后,整体表现如何?
: ...................
--
FROM 60.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