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堆,突然浏览器崩溃~~~~
重写,却一下子没收住,有点儿长了,所以在@history2017同学的鼓励下,很不自觉的开个新楼。
见笑见笑,诸位包涵则个。
锤锤@separateness同学有心了。。。这个ID本意是披个盔甲坚硬化。不过你提醒我了,准备注册一个新ID: MyVest。
钱老师@qianyishi, “造诣”这个词我可背不起。我对古诗连鹦鹉学舌都谈不上。仅以这两个月的观察,有两位女ID我觉得比我有资格得多: @ziff 和 @Talker2020 。
当然不妨碍我品头论足一下。
两首诗肯定都完全不合近体诗格律。不过6姐很聪明的从句数(10句)和后4句字数明确宣示:姐写的根本就不是近体诗!
而图教授的却容易被混淆。
既然采用的是古体诗体裁,干脆也没必要以平水韵来要求韵脚了。
故而这一块儿,6姐胜出。
我一向不赞成以辞害意。所以说说我自己对内容的感觉吧。
五言诗因为字数、韵律(节奏感)而讲求精炼、掷地有声。而七言诗更为舒缓、曲折。
看看下面的例子,同是咏荆轲的,
五言: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对比一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非常明显。
另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就是寇准改: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两个例子都是五言诗字数还多于七言诗,然而七言诗读起来确实更为舒缓悠畅,而五言则铿锵锐利。
回到这两首诗。我个人看法,图教授的原诗用词上讲究不够,对五言诗的特点体现不足。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太突兀。最后一句结束得如鲠在喉,憋死个人。
而6姐的改作就顺畅很多,前后衔接也更自然。嗯,写到这里,发现6姐把原作第4句去掉了。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6姐的改作胜出。
--
修改:Myarmor FROM 125.34.6.*
FROM 12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