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定义下,什么是科研。
有的工作偏向基础理论研究,本来应该是有价值的。可是目前风气不好,务虚偏多。工业部门不是傻子,领导机关也开始意识到只靠虚头巴脑的所谓研究,提升不了我们的高端制造业水平。这种研究是否有价值,很难分辨,所以有时候泥沙俱下之下确实可能有人喊冤。
有的工作,不涉及高深的理论,但是贴近当前工业部门的急需,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很多年前,中科院一个老教授就说,你给我解决个实际问题,比发几篇文章管用多了。这种,也许会被认为是低技术含量而瞧不起,但是恰恰是工业部门需要的。现在国家意识到我们严重缺乏高水平工程人员,所以要让很多人不上高中去上职业学校,也许有这方面引导观念的考虑吧。
现在很多课题申请,确实是走偏了路,讲究啥都要提几个新名词、讲究写本子的套路,让很多人借此发家。但这个事,难道只有高校、学术界有?其它行业也一样有吧。
至于你说的大家组团申报课题,高校的负责写本子不做科研,确实是不少,也是被逼的。
咱们国家应该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是只靠几个决策的领导、把握发展战略的院士,还是远远不够。何况,中国几千年来养成的人情社会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但是已经在改,已经好多了吧。
咱还是要有信心有点耐心哈。
【 在 Kret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类人原先是以教学为主的,本身不怎么做科研,但因为教专业课,所以对领域有些大面上的了解。这种层次的了解,写论文不够,做真正的研究更不够,不过写本子,基本够了。特别是写政府衙门和jg背景的那些本子(不要求理论严谨新颖,只要求“管用”),可以说不仅够,而且相对于真做研究的人,可能还有优势。因为他们比较擅长用通俗的话去说事儿(或者他们对事情的理解就是科普的水平,所以说出来的话也科普)。
: 有这样的人,之前混得不行,四五十了还是讲师,但最近这段时间时来运转。因为别人不会让他们白写,写一个1kw项目的本子,总得分给主笔人100-200万的子课题。这样积少成多,有人靠写本子2-3年的经费入账超千万。虽然自己整天写本子不做科研,也没有博士生,可是收入确实大幅度提高了,也更受别人的重视和尊重了。
: 你们看了这个帖子,可能看出来一点儿问题:有学术履历的大老板未必真自己写本子组织科研项目,而写本子的人又未必真做科研。这就是天朝科研的现状,以官僚为中心的科研。
--
FROM 114.2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