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个读书报告吧!
论高风亮节,恐怕无出泰伯、周公旦其右者,任何语言在他们身上都是苍白的,他们为中华民族矗立起了永远的丰碑,高风亮节永古存,厚德载物长流芳!
年少的梦里,哪个男孩不曾幻想成为守护故土的忠诚勇士,而李牧就一直在这样的梦中,直到去世。雁门之战全歼匈奴大兵团骑兵十万,一劳永逸解决边患,拓地千里;肥之战创造中国历史上围歼战的范例;番吾之战硬生生将赵国灭亡时间拖后了四年。以一己之力抗衡强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永远都在,随时准备为赵国扛起钢枪!奈何,英雄若此的李牧也难逃弱国强将的命运,“李牧死,赵国亡”,赵国也在李牧被杀后三个月后就凄然被灭。
看战国史,最为李牧感到惋惜,他简直是一位完美的军事天才。与战国其他名将相比,白起善于打歼灭战、攻坚战,其用兵之法不按常理;廉颇善守,长平之战的前期铁壁防御、邯郸之战的血战就是最好的证明;王翦属于稳扎稳打型的名将,不过他善于利用军事之外的各种优势来从侧面打击对手,比如“反间计”;而李牧则是攻守兼备。更重要的,其他三位将领背靠的都是强大的祖国,唯独李牧是在内部乱象丛生,外部强敌压境的情况之下孤军奋战,可以说,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中的最强者。抛开战功,李牧性格温和,锋芒不毕露,不像廉颇一样火爆脾气,他温文尔雅,堪称儒将。
李牧,多么好听的名字,我不知道其由来,我相信这个牧字来自于那句“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这句话来自《易传》,时间上是有可能的)……或许李牧被杀是上天对他的仁慈,不忍让他看到他一生挚爱、一生守护的赵国被灭国的惨状!
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恋于斯终于斯为之谋为之战为之死或许是作为这个国家的孩子可以写给这个国家最浪漫的情书,孙武没能做到的,他的子孙孙膑终于做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就是孙膑对家族《孙子兵法》的完美实践,我们大齐国,怎能少铮铮男儿!
※ 修改:·Talker2020 于 Jan 27 20:33:51 2022 修改本文·[FROM: 114.254.3.*]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14.254.3.*]
修改:Talker2020 FROM 114.254.3.*
FROM 11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