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姥是一个传统的河北省农村妇女,通过自己的辛苦劳作培养出一个清华物理系研究生,祭文是80余岁的姥爷亲自写的。后面是家人的回复
亲人们,过年好!
明天是家母逝世30周年纪念日。老人家卒于1992年农历正月17日凌晨零点15分;生于1910年农历9月20日,享年82岁。
老人家和家父一样,一生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这是李家门风。她不像多数家庭“男主外,女主内”,而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弟姐妹们,她每年每天每时每刻都用她超人忙碌,“像铁人一样“(我家大叔语)无休止地运转。
父亲青壮年时做长工 、打短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也很早就外出打工。我刚记事儿时 ,把我交给姐姐管,背着行李走到(旧时妇女的三寸金莲)30里外的保定府当过保姆;平时夏、秋两个忙季她常到15里之外的冉河头村给人家打工;冬季、特别是临近过年,她走村串巷做点小生意。
我在家上学时(小五到高三前后共8年在外村读书),她每天的生活轨迹是:早晨鸡叫第二遍(冬天还很黑很冷,没钟表)起床做饭,临熟饭了喊我起床。而后我匆匆吃饭,再去上学(走读生),然后全家再吃饭。早饭后,她要下地出工。下地前,除了拿生产工具外,还要背个筐,这筐是必须背的;为的是在中间休息时加班打草,下班后再背回家。
中午做饭吃饭后本该午休,不管多热的天,她(已到老太太的年龄)都要背筐下地打草,背回草来,晒草,还不耽误下午出工。下午背着筐,进行上午的循环。
她打草、晒干草是为了卖钱补贴家用,主要是用在我购买书本和学费上。试算之,每斤干草3分钱,按4斤青草晒一斤干草计,挣50元需打出6600斤青草,每筐背60多斤草,约需要背110多筐;且不说打一筐青草需要多大付出。这就是妈妈的超人的拼命精神,她的拼命精神在本村是出了名的。她的拼命精神有助于我一生的学业和事业,是给我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如前已述,由于家父年轻时劳累过度,严重透支,加上营养极其缺乏,造成老年身体早衰 ;因此,日常农业劳动(特别是种自留地)只能由70多岁的她承担。加上后代不能跟力;她还要每天下地挣工分,由于她肯于吃苦,善于劳作,在中老年妇女社员中拿最高工分。我们姐弟都离开家乡后,只能依靠年迈纤弱老母的勤苦和精打细算支撑这个家,聊以度日。
我是最小的孩子,对解放前的事记得的不多;至于那个动荡年代的天灾、人祸,还有她做姑娘时受的罪,我都听说过。在此我只是把我亲身经历的、亲眼看到的、感触最深的做一回忆。
不孝之子远离故土,如果身体允许,今年清明节照例回家扫墓,也希望在父母墓前,能与更多的亲人相见:但愿上帝保佑,别受疫情的干扰。
(本想考虑写回忆录,但写出来有谁读呢!?)
2022年 农历正月十六
说起姥姥的三寸金莲(我幼时在老家)记得姥姥背框下地干活回来后她压在最下面的小脚趾磨出硬茧,搁得脚疼痛难忍,为了第二天出工,姥姥就用小刀割掉死肉,她的脚时常是流着血的。夜晚我尿了炕姥姥就和我换地方,不多久我又尿了,姥姥就又把她用身体捂干的位置换给我[流泪][流泪]……想起这种种不禁泪下。
在太原,有一次我放学贪玩不回家,被我爸爸惩罚不给饭吃,姥姥偷偷塞给我一个馒头[流泪][流泪]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疫情原因我在香港呆一年多了,无法尽孝父母更谈何给姥姥上坟敬香烧纸,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有机会去坟上给姥姥扣头!
三姨姥是我很敬畏的老人家。上学放假曾小住过三姨姥姥家,那年正直赶上干汉庄稼缺水,家家订时浇地,三姨姥姥就半夜和老舅去浇水,记得还经常掏粪便晒院场地上……真的好辛苦,缅怀老人家。更敬重舅舅对老人家的一片孝心。
我还小,对太姥姥的印象很浅薄,依稀记得是头发花白稀疏,梳着光滑的大背头,腿脚不便的时候还逗着我玩儿,用麻草绳给我做毽子踢。
--
FROM 124.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