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怀疑世间是否有真正的知己。
我是不同意那个“心理可见”才产生持久爱情的观点。
在这一点上我们并无分歧。
说明确些,爱情至少(!)有两种产生方式:
1. “心理可见”,其实就是知己。这种爱情在我看来是有条件的,不纯粹的,过于自我的。
2. 单纯欣赏、仰慕或者崇拜对方而产生。这种爱情常见于青年人,纯粹、无条件、可爱而令人感动。
事实上,异性之间的“心理可见”和爱情既非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例如一个“卡西莫多”再知己你,恐怕你也不会爱上他。
所以,我真实的想法是那个观点其实相当无聊。
百度了一下,那个观点的提出人纳撒尼尔·布兰顿是所谓的现代自我评价运动之父,
发出这么不严谨的论点也就不奇怪了。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世间有没有真正的知己?不必怀疑,当然有!而且,我觉得它是种很高级的感情,门槛之高,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拥有的。
: 同时,我是部分赞同那个“心理可见性原则”的,即:我觉得“心理可见”可产生知己。举例说明吧:
: 1.鲍叔牙是管仲的知己。在周围人都觉得管仲胆小、贪利的时候,鲍叔牙看到了管仲“一匡天下”的梦想,而且他相信管仲有此能力,所以,他一直在想办法成全他。
: ...................
--
FROM 182.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