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贞观案例来支撑开言纳谏的好处,也能用东林嘴炮来反证。历史上的皇帝每天上朝听汇报,是谓开言纳谏。有的开拓盛世,有的亡国,区别还是在于进谏的人
打个比方,政府要听你这种连个小区业主群都搞不定的人的建议,政府工作会不会也像你们业主群一样乱成一锅粥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儒生们并非不学无术,而是所学无用,或者说用处很有限。
: 问题在于:为何一些无用或者用处很有限的学问,被科举制度固化为一个社会的显学,成为了个人的唯一上升通道?这个问题你显然想不明白,或许根本就没想过。
: 答案是封建社会的政体架构,重中之重是维护统治的稳定,而非发展开拓。儒家思想(或者说被严格和改造之后)的儒家思想,恰好被选为了维稳的工具而已。所以,无实干之才的儒生,充斥朝堂,空谈误国,根本性的原因不在于儒生,而在于统治者在创制之初就早已做出的选择。这就跟张召忠司马南之流空谈和谎言,于今天的国家社会一样。错不在张召忠司马南,而在于让张召忠司马南们成为主流声音的人。
: ...................
--
FROM 14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