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缘政治挑战
川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只是前奏,俄乌战争后开始的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中国的冲击更大。俄乌战争使得西方世界反思了他们对于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策略,他们反思后的决定是未来再也不会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同时,他们也重新思考了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策略。de-risking去风险化,甚至de-coupling脱钩,都成为了西方世界的政策可选项。再这样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重构正在快速进行中。西方世界需要“中国+1”,也就是在中国以外,有另外一个可靠的供应点。一个典型的做法是富士康将越来越多的生产线转移到印度。在外移的制造业中,中国企业占了一部分,其余是外资企业。我缺乏这方面的相关证据,外资企业的供应链外移肯定是我们的损失。
地缘政治挑战不仅体现在供应链上,还提现在投资和技术上。2021年5月20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议案。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协定都不会付诸实施。美国在投资和技术限制上,走得更早也更远。美国不断加紧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限制,并限定了对中国多个前沿技术的投资。过去40年,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大大得益于外国的技术转让和投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中国的高铁,1100个火车头的投标,由法国TGV、日本新干线、德国ICE和加拿大庞巴迪竞得。交换条件就是这4个企业转让他们的高铁技术。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才有了今天遍布全国的高铁线。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3.国进民退
: 改革开放40年来,至少在最初的30年,国有经济的比重在持续下降,其他所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稳步抬升。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的最核心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而国有经济缺乏活力,大锅饭模式下大家得过且过,效率底下。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绩就是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激励方式,多劳多得,让市场让竞争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很遗憾的是,最近10年,这个趋势出现了逆转,国进民退现象普遍。国有制经济的效率明显低于民营经济。随着国有制经济的份额再次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率也逐渐下降。在诸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的领域,存在很多对民营企业的打压行为,玻璃门、弹簧门说的就是类似的现象。娜教授拒绝承认对民营企业的打压,但还存在另外一种不打压民营企业的不公平的竞争,那就是对国有企业的补贴。用地补贴、低息贷款等全民补贴国有企业的方式,打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 疫情期间,一些关于民营经济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论调甚嚣尘上,官方纵容了这样的论调。另外,官方提出的“共同富裕”口号,也让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们噤若寒蝉。过去几年,国家对互联网、教培这些民营企业占大多数的行业进行打压,也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今年一来,召开了数次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的会议,但收效甚微。民营企业家用脚投票,不少人移民并转移财富。民营企业的投资一直处于负增长。
: ...................
--
FROM 183.2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