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我写了一句话作为这部电影的点评,是,永远屈服于温柔,而你是温柔本身。后来,稍加思考,又觉得不是十分恰当。所永远屈服的,并不是温柔,而是,尊重和理解。温柔跟尊重和理解,不是一回事,温柔是说,永远情感沟通态度上,是柔和的,不具有压迫感,而尊重和理解是说,你的需要我都懂,并且我尊重你的需要、支持你的需要、鼓励你的需要,所以两者不能完全等同。但尊重和理解是离不开温柔的情感沟通态度的,所以往往是,一个人越温柔,给人的感觉是共情能力就比较强。
有豆瓣网友点评,母亲以爱之名绑架了8岁的小男孩,而男主以绑架之名解放了小男孩。这就像是一个是鲁侯养鸟,以人所喜欢的方式养鸟,表面上是爱鸟,实际只是爱自己,所以母亲爱的是她自己。而男主以绑架之名解放了这个孩子,以孩子所喜欢的方式爱他,理解他的需要,尊重他的需要,鼓励他成长,也鼓励他像个男人一样独立思考,学会反抗,在润物细无声之中,一个慈详且有责任感的父亲形象就建立起来了。
我们总说不要以己之所好爱鸟,而要以鸟之所好爱鸟。这就像是一句口号,口号每天喊很多遍,但行动却总是跟不上,只要遇到一点事情,思维模式又回到了“鲁侯养鸟”上。
所以我常想,一个人究竟要怎样才能提升自我,打开境界,实现爱的能力的飞跃?
大抵上是这样吧。去除分别心,只要还有分别心,把世界分成你、我,彼、此,那么是非、价值的判断将接踵而来。所以道家说,至仁无亲,无所偏爱,内心就能平和宁静很多。自性自足,如果人可以始终坚定地信仰自性自足,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安全需求还是情感需求,都自性自足,那么对外的期待和盼望将自然变低了,对外界的需求感降低后,占有、控制、掠夺的渴望也自然降低,无欲无求,也就可以以鸟喜欢的方式爱鸟,而不是总想把鸟控制在鸟笼中。
影片的男主角,是个童年缺爱的男人,但他却先治愈了自己,然后又修行得道,学会了爱,从而能够把爱传递给下一代。上一代的暴戾在他身上,阻断了。童年缺爱的成年人,第一课,不是爱人,而是先治愈自己,先学会自性自足吧,第二课,才是爱人。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4.24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