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马拉松的心理机制大约是:
我如果完成了这个马拉松,
社会会奖赏我。
这个奖赏可以是心理上的。
这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
花钱参加城市马拉松。
因为在小区里跑,
不需要交报名费。
西方在上帝被终结之前,
人生是有意义感的,
在生命的终点,
上帝会为我的一生做判断,
根据我的表现对我进行奖励和惩罚。
上帝死了之后,
原来人生终点上帝裁判员消失,
没有人为我的一生去做判断、奖励和惩罚,
西方人的心理陷入巨大的意义危机。
马拉松也是如此,
心理上需要有人为我的跑步来奖励我,
城市马拉松起到这个功能,
让本不热爱跑步的我将这个事情延续下去。
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也有副作用。
比如登山死在对登顶的执著,
对登顶的执著就是对终点奖赏的执著,
如果热爱登山,那就不应该执著于终点,
把登山比作一条线,
登顶那一刻实际占据的是个点,
是可以被忽略不记。
摆脱心理上这种对终点奖赏的糖依赖,
终点的重要性可以被忽略不记,
我们才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
修改:zhuxiaozhu FROM 183.134.185.*
FROM 183.13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