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托罗楼批判他:“笛卡尔式主体是无世界、无他人、无情感依附的孤岛。”存在本身就是共在(being-with),存在只有在人类关系之中才能得到确认,孤立的人是没有存在的,婴儿是通过自己在母亲眼中的样子确定自己的存在的。
-------显然,史托罗是外倾型人格,才会这么看待内倾型的笛卡尔。
外倾型必须移情客体与客观事实才感觉自我存在,但内倾型不完全依赖客体,反而要与客体隔离,把力比多从客体中抽离出来,所以聚焦在内部抽象上。
再给你一些我正好读到的 荣格的观点
如果我们对主观因素视而不见,那就意味我们从根本上否定了完全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一重大疑问。而且,这也意味着那种迂腐而空洞的,在这个世纪初期就早已声名狼藉的实证主义再次卷土重来,这是独属于知识界的一种傲慢,它不会与粗俗的情感还有和对生命的违背相伴而来,它与它的专横一样愚蠢。通过过高地估计认识的客观作用,我们对主观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压制,这同时意味着对主体的否定。
【 在 TimeAnd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批判
: 其实零星的我已经对笛卡尔批判了不少了
: 今天我想要系统性的,对这个害人的说法进行批判。
: ...................
--
FROM 36.1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