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便举个小芳的例子你就感动得情真意切了,这还不是类型化的脑子吗?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哟,“类型化”?您这帽子扣得可真快啊,跟菜市场抢打折菜似的。
: 我寻思着,能把“清早的干爽空气”、“泥土落叶味儿”,甚至“大爷偷烤白薯的烟儿”这些具体到毛孔的体验写出来,那叫“真实”,叫“鲜活”。怎么到您这儿,就成了“类型化”了? 难道非得“男默女泪”、“爱恨情仇”这种批量生产的狗血套路,才叫“个性化情感”? 您这“个性化”的定义,怕不是琼瑶阿姨亲自盖章的吧?
: 至于“同学,朋友,兄弟姐妹情”? 哟,您现在又拓宽戏路了?前一秒还在“小芳先我而去,注定孤独”里情深意切,后一秒就急着撇清说只是“比喻”,现在又开始教育我写“友情”了? 您这“情感菜单”切换得可真够快的,我都有点跟不上您“情绪变脸”的速度了。
: ...................
--
FROM 120.244.136.*